【親子專訪】改善表達能力 建構孩子正面情緒

【親子專訪】改善表達能力-建構孩子正面情緒 

家長要多觀察

小朋友很簡單,喜怒哀樂都形於色,家長不難會觀察到孩子的情緒變化與行為表現,但秦博士指出宜先觀察,再行動:「當孩子疑有負面情緒,例如放學回家不作聲,或與平常判若兩人時,家長都不要立刻追問,有部分小朋友還未清楚可如何表達事件時,一受到壓力就會逃避,不敢再說出來。」

身兼三名孩子的母親,秦博士建議:「我會先讓孩子沈澱一會,自己同時在旁觀察,透過了解孩子當日的行程,再慢慢主動打開話題。這很重要,家長與子女每天都要有親子溝通時間,使孩子有更多機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反之,當孩子有心聲卻無路訴,慢慢就會封閉自己的了。」

排解負面情緒

如果發現孩子有負面情緒,秦博士也分享了些建議,令家長不致手足無措,有助排解子女情緒。首先家長可嘗試陪他們做運動,例如跑步、到公園玩等等,先驅散一些鬱悶的情緒,之後再與孩子談天了解。此外,亦不要阻止子女哭泣,不論兒子還是女兒皆通用,越壓抑只會越不懂表達自己,要放膽讓孩子哭出來;也不要嫌孩子有時哭得太久,哭過後就會慢慢冷靜下來,穩定了情緒,孩子就可開始與父母傾訴。至於表達能力稍遜者,可試試鼓勵他們畫畫,看看孩子有否從畫中嘗試表達了事情出來,家長知道情況後就可從不同角度與途徑幫忙解決問題。

【親子專訪】改善表達能力-建構孩子正面情緒 

運動是驅散負面情緒方法之一。

【親子專訪】改善表達能力-建構孩子正面情緒 

透過畫畫,家長可以從中看到孩子們的想法。

改善表達能力

然而,用言語表達事情才能減省不必要的誤會,秦博士說:「負能量較多者多是表達能力較弱的孩子,因表達能力較理想的,一般都會懂得表達事情和情緒,當他們遇上解決不了的問題時,自然會懂得找大人或朋輩協助,抑壓相對較少,然而以上一切所需的元素都是語言。有些語言發展遲緩的小朋友,表達能力較弱,只懂說較簡單的詞彙如開心和不開心,媽媽想了解更多時孩子又因能力所限回答不了,於是惡性循環,孩子既氣憤自己說不來,媽媽又只能依靠估計,孩子也就逐漸隱藏自己的情緒,負能量又再累積。」

表達能力會影響溝通能力以至社交能力,秦博士表示:「要細看表達能力不佳的問題,就要視乎是否欠缺詞彙,令句子結構不理想,還是組織能力薄弱。」小時候作文學到的「六何」,此時就大派用場:「當孩子不懂表達,思緒混亂不堪時,可透過『六何』將事件『斬件』,到底是何時發生呢?有誰在事件當中呢?地點在哪呢?等等,既有助家長或老師清晰梳理整件事情,釐清誤會,又可鍛練孩子的組織及表達能力。久而久之,不但改善了子女的表達能力,情緒也自然控制得宜了。」

【親子專訪】改善表達能力-建構孩子正面情緒

秦博士表示,小朋友表達能力弱,有時難以抒發負面情緒。

了解不同情緒

有些孩子缺乏有關「情緒」的詞彙,只有兩極的「開心」與「不開心」,家長也可多作引導,使孩子更了解自己的不同情緒,從而提升表達能力:「家長可以近期孩子之間較熱門的話題打開話匣子,引起孩子的興趣,如電影、書籍等。」

【親子專訪】改善表達能力-建構孩子正面情緒 

如想豐富孩子有關情緒的詞彙,《Inside Out(玩轉腦朋友)》是一部值得推介的電影。

代入孩子想法

良好的親子溝通技巧有助子女建立正向思維,父母要給予機會孩子學習表達自己,更要留心聆聽,秦博士極力強調要代入孩子的角度:「孩子就像『打工仔』,滿心歡喜渴望得到老闆的重視時,卻只換來一句『交了報告沒有?』的查問,這等於我們總是審問子女『做完功課了沒有?』、『今日測驗如何?』等,會使對話的意欲大打折扣,不如不談。如想孩子建立正能量,其實家長自己也需要提供更多正面的思想與情緒給他們。不要說『你又不合格呀?』,試著說『至少你都努力過啊!』;不要說『不要吵啦!』,試著說『不如你先靜一靜,待媽媽完成工作後和你談天,好嗎?』;不要問『今日教了什麼呀?』,試著問『今天玩了什麼呀?』,讓孩子信任你是一個安心的傾訴對象,能自動延伸話題。」

孩子改善了表達能力,自然懂得保護自己,不用擔心受到欺凌,而情緒也會相對穩定。可是,孩子有負面情緒實屬正常事,而家長不但要容許孩子有負面情緒,而且不要輕看,教會孩子學會應對,這種滿足感相信也是有助日後他們建立正面情緒的一種方法。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香港優質教育機構巡禮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