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路】生蛇痛不欲生 針灸、外洗能紓緩

  我著她帶母親來面診,檢查之下發現她的皮疹並非繞著身軀而生,皮疹是沿著肋骨間漫延開去,這吻合帶狀皰疹的發病規律,因為「生蛇」通常是沿著神經走向而呈帶狀分佈,一般不會超過身體之中線。以腰部、胸部和背部及頭面部為最常見的發病部位。很肯定的告訴病人,很少人是會因為生蛇而死的,不過很多人在發病那數個星期內是「痛不欲生」的,曾經有個90歲的患者說「痛到想死」。

 

生蛇乃帶狀皰疹的俗稱,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致的急性皮膚黏膜感染性疾病。臨床上以突然發生的、沿神經帶狀分佈、單側分佈、密集成群的皰疹為特點,疼痛明顯,傳染性低。中醫書記載帶狀皰疹的名稱包括:蛇串瘡、火帶瘡、蜘蛛病和蛇丹等。由於多發生在腰際纒繞而生,故又名「纒腰火丹」。中醫認為該病的病因病機主要是情志傷,肝氣鬱結過久而化火;或因飲食失調,特別是食生冷辛熱之品,或憂思過多以致影響脾臟運化水濕的能力,濕濁內停,鬱久則化熱濕熱內蘊,外溢皮膚而致。

 

生蛇令患者最痛苦的是痛,病初起時不甚痛癢,及後開始疼痛,疼痛程度因人、因病而異,輕則按壓時有少許疼痛,重則無時無刻地持續劇痛,皮疹多會破損及流水。

 

現代醫學認為曾經生過水痘的人,其身體就會帶有水痘病毒,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這些潛藏在身體內的且適合病毒病毒會趁機發難,中醫的說法是當人正氣不足時,而身體又被濕熱薰蒸,毒邪就會上犯於表,發而為病

 

中醫治療「生蛇」有其優勢,中藥除了能抑制病毒外,亦可改善人體體質,使病毒不再適合繁殖,更可以增強個人的免疫力,來加快復原。中醫的針灸對「生蛇」後所遺留的神經痛有非常良好的療效。

 

及早求醫是生蛇的治療要訣,盡早服藥一般很快痊癒,該最佳治療時機是病發內的72小時。中醫多數以內服中藥、中藥外洗、濕敷、外塗、針灸等方法去治療該病。中藥可扶正袪邪,幫助身體提升抗病及自療能力,促進痊癒。所以患者應盡快向中醫師求診。

 

戒口是很重要的,患病期間忌食肥甘厚味之品,戒海鮮及一切熱毒之物,如:花生、竹筍、鵝、辛辣等,也要戒喝凍飲忌吃生冷食物,心情宜保持開朗,多休息及睡眠要充足。

 

孕婦、新生嬰兒和免疫能力低下的人士一定要避免接觸帶狀皰疹水泡穿破後流出的液體,因為有可能被傳染,但所引發的病是水痘而不是帶狀皰疹,特別是從未感染過帶狀皰疹病毒的人,若直接接觸到這些液體,會更容易受到感染。

 

紓緩皮疹紅痛外洗方-馬齒莧青黛水

 

材料:馬齒莧3両,水2000毫升,青黛30克

製法:馬齒莧加水以大火煮滾後,收慢火煮至剩下500毫升水左右,隔渣取汁,調入青黛粉即成。

用法:待藥汁攤涼後用來輕抹患處,或以之濕敷在患處上,可按需要重覆敷及抹。

有助止痛、舒癢,去紅及收乾皮損流出之水液。

只供外用,絕不能口服。如有懷疑,用前請諮詢中醫師。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   近周天氣異常悶熱,不但氣溫高,而且令人翳熱難耐,胃口差、易攰,都是普遍問題。此時,最宜多用老黃瓜入饌,對改善暑悶不適,最為有效。 黃瓜又名胡瓜,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中原的,故名胡瓜。廣東人習慣以種得老身、外皮哇黃色,瓜身粗壯的黃瓜來煲老火湯,而作沙律、醃漬物、炒菜之用的黃瓜,則多以嫩身、瓜皮仍是青綠色、瓜身較幼細的黃瓜為主,香港人習慣稱之為青瓜。黃...
    2 year ago
  • 佛誕前後,市面上就會看見欒樨餅的影踪,很多齋舖均有售賣這款外貌呈深綠色的傳統餅食。在佛誕未成為法定公眾假期前,不是信奉佛教的人,只要見到欒樨(音:聯西)餅上市,就知道佛祖生日臨近。欒樨餅是時令食品,過了佛誕月份,也就不多見有售賣。 欒樨餅起源於瘟疫 佛誕前後吃欒樨餅的起源有很多,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是,傳說在200多年前浴佛節那天,一個和尚在香山...
    2 year ago
  •   廣東話口語統稱所有以注射方式向身體引發免疫反應的過程為「打針」。新冠病毒疫苗接種需「打針」。應否接種疫苗或什麼人不宜接種疫苗,不在本文談論範圍之內。   筆者想分享打疫苗的心理壓力,不瞞看官,能夠獲國際認可的疫苗應該是經過一系列的硏究、測試,證明有效、安全才會大量為人們接種,這個不用太擔心。不過,大家對於接種疫苗充滿著各種憂慮、遲疑及懷疑,可以...
    2 year ago
  •   市面上極多個人護理產品均含有一種或幾種來源自中藥的成份。這些產品可以稱之為中醫藥美容系列嗎?嚴格來說這些產只是使用了某些中藥成份,由於在設計配方時未必根據中醫的處方原則來制定,因此,只含有一些中藥萃取成份的護膚品並不算是真正的中醫美容,也無法展現中醫美容的真正效用,未必能夠徹底地改善膚質。   中醫理論講究各方面的平衡,藥材之間的配搭有互補長短...
    2 year ago
  •   睡得好,活得靚。睡不好,老得快。人人都想有安穩睡眠,以下食物及食療效果不錯。   中醫稱失眠為不寐;《內經》稱失眠為目不暝、不得眠或不得臥。睡眠和覺醒是身體陰陽轉化的結果。身體只要能維持這種正常的轉化功能,就能有正常的睡眠和覺醒。中醫認為,陰氣和陽氣轉化的規則遭到破壞,便會導致失眠。   失眠原因在於心 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如:體弱、憂慮...
    2 year ago
  •   積滯是中醫病名。多因小兒餵養不當,內傷乳食,停積胃腸,脾運失司所致的小兒常見病之一。臨床表現為不思乳食,腹脹噯腐,大便酸臭或便秘為特徵。食積又稱積滯,與西醫中的消化不良相近。各年齡組別的小孩皆可發生此病,但以嬰幼兒居多,也常在患感冒、泄瀉、疳證中合併出現。   積滯的病因主要為乳食內積,損傷脾胃。其病機為乳食不化,停積胃腸,脾運失常,氣滯不行。...
    2 year ago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香港優質教育機構巡禮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