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vs後天】發揮自閉症學生潛能

 20161019 4930 A01

 

自閉症學生的認知能力高低不一,有不同的專長與弱項;他們接受密集治療後的成效,跟一般學生一樣,因人而異。

70年代,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Ivar Lovaas博士進行了一個為期數年的早期自閉症計劃,有38名由獨立心理學家診斷為自閉症的兒童參與,他們的平均年齡為3歲,分為兩組,一組19人被安排接受平均一星期40小時的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簡稱:ABA)治療,治療包括:遊玩、語言、社交、自理及行為管理;治療於大學、家中、學校及社區進行;提供治療的人員包括大學本科生和硏究生,他們由計劃的負責人定期監督;兒童的其中一位家長必須全職參與並接受訓練,以確保兒童於治療以外的時間得到一致的教導及行為管理。另一組19人則被安排接受一星期最多10小時的ABA,其他時間由社區提供不同種類的支援,包括小班特殊教育。

計劃的結果於1987年公佈,接受平均一星期40小時ABA的19名學生,經過最少2年的訓練後,當中9位獲得「最佳結果」:他們的智商達到正常,能成功融入主流學校,再接受評估的結論是他們與一般人無異;另外8位學生獲得「一般結果」:他們的智商比治療前提高,但仍然屬於輕度智障,需要於特殊學校學習;「最差結果」只有2位同學獲得:他們治療後的進步不多,需要於專為自閉症學生開設的學校學習。相比之下,另外一組每星期最多接受10小時治療的19名學生,當中沒有人達到「最佳結果」,9人獲得「一般結果」,其餘10人得到「最差結果」。

之後有很多類似的硏究,也得出相近的結果。根據這些報告和個人經驗,ABA的成效取決於學生的認知能力,年齡,家長配合,治療師有否接受持續培訓和監督,治療的密集程度,一致性,和課程是否全面。

雖然自閉症學生的先天認知能力對治療效果有決定性的影響,但其他的種種後天因素同樣重要。若家長能配合,學生越早接受密集的高質素應用行為分析(ABA)治療,他們越能發揮學習潛能,進步越大。

圖片:jasonlaucker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香港優質教育機構巡禮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