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牙學語】3 招提高語言能力
其實每個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和發展速度都不同,實在無謂強求。做家長的,可以參考以下幾個重點,給孩子預備適當的環境,讓他們更勇於說話。
1. 多和孩子說話
這可算最重要的法則,和 1 歲以下的孩子說話時,父母可多用誇張的言語及動作,讓孩子透過父母的語氣和肢體表現感受情緒,這是對孩子的一種刺激,而主要來源就是孩子的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大家也可以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增加與孩子說話的機會。
2. 兒歌有益
除了和孩子多說話外,多唱兒歌也是個不錯的方法。當孩子很專注地看某件事物時,父母可以乘機跟他們唱相關的兒歌。這樣除了能讓孩子增加對該事物的印象外,也可以讓他們從歌曲中學到新的詞彙,更可以增加親子間的互動。
3. 從遊戲中學習
孩子一般都十分愛玩遊戲,如能從中得到鼓勵,對他們更有正面的影響。父母平時可以利用一些食物、動物或日常用品的圖卡,讓孩子玩配對或記憶遊戲,但切記當孩子不想玩時,就不要強迫他們了,因為遊戲的目的就是希望他們可以在沒有壓力下的情況下學習。
父母緊記「為孩子改變」 "CHANGE FOR THE KIDS"
圖片來源 : 網路
延伸閱讀
-
龜兔賽跑、醜小鴨、小紅帽,這些耳熟能詳的童話經典陪伴著我們成長。但作為家長的您,又有沒有想過,一本本看似簡單的童書,可以透過親子伴讀的方式,成為孩子學習路上的啟蒙老師呢?7 day ago
-
科技日益發達,為了讓生活更便利,不少父母都會給孩子一張八達通卡,特別是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不用在車站慢慢數硬幣。但是很多父母也會反映他們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孩子把八達通當作「Magic Card」。隨便「嘟」一下,就到處請朋友吃零食、吃飯、買東西。究竟應該如何避免這個情況呢?10 day ago
-
天文台預告星期五氣溫急降,明顯轉涼,相信爸媽紛紛翻出秋冬衣物,想幫孩子加件外套,然而室外明明已經陣陣涼風,但孩子依然說自己「唔凍」,「唔著外套」,難道是「媽媽覺得你凍」又發作?其實或者不是,家長不妨參考以下說話,讓孩子自動穿衣。18 day ago
-
相信不少家長都遇過小朋友唔肯叫人,或是唔講「多謝」、「唔該」的情況,這些時候場面往往尷尬起來。育有2名女兒的前港姐張嘉兒,近日亦在facebook表示細女Hannah 因比較怕羞,不太願意和人打招呼或講唔該多謝,甚至「匿埋喺佢隻腳後邊」,於是分享了3個方法,讓爸爸媽媽見招拆招﹗23 day ago
-
踏入11、12月,又是各中小學評估或考試的階段。對於學生來說,壓力自然會增加。作為家長,究竟該如何有效地協助子女減輕壓力?不如聽聽香港保護兒童會 高級教育心理學家—林穎姿博士跟大家分享的「減壓溫習3步曲」!1 month ago
-
「媽媽,這個是什麼?」、「媽媽,是太陽曬我們,為什麼會說『我們曬太陽?』」、「爸爸,升降機是怎樣上升的?」……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