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慧幼苗】麻疹爆發 外遊前必打疫苗補底
麻疹疫情來勢洶洶,令人聞之色變,據知1歲以下幼兒、孕婦等更是高危一族。臨近復活節假期,相信不少父母打算帶子女外遊,究竟有什麼地方要注意?出發前打疫苗又是否得到保障?以下逐一為大家解答。
高傳染性疾病
麻疹與德國麻疹是兩種不同的病症。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引起,是一種普遍的兒童傳染病,是透過空氣、唾液傳播的病毒,傳染性極高,因為病毒可以在空氣中停留數小時。患者初時會發燒、咳嗽、流鼻水、眼紅及口腔內出現白點,之後會出紅疹,並由面部擴散到全身,並持續4至7天,亦有可能長達數星期;病情嚴重的更會影響呼吸系統、消化道及腦部受影響,嚴重的可引致死亡,所以大家不可以忽視麻疹的嚴重性。
接種疫苗保護高
要預防感染麻疹,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疫苗。目前本地居住的兒童根據「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接種疫苗,一歲兒童接種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其後於小學一年級接種第二劑混位疫苗。接種了第一劑疫苗的小孩對於麻疹大約有93%的保護率,接種了兩劑疫苗大約有97%保護率,一般而言,接種疫苗後兩星期會產生抗體以提供保護。
衛生署建議未滿1歲的幼兒及屬高危人士,如非必要,都不應前往麻疹爆發的地點,或出發前先徵詢醫生的意見。
時刻注意個人衛生
- 外遊人士要注意良好的個人衛生,保持雙手清潔;雙手如被呼吸系統分泌物弄污後(如打噴嚏後),要用正確的方法洗手。
-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蓋口鼻,並要妥善清理由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外遊時應避免去到人多擠迫或空氣流通欠佳的公眾場合,或佩戴口罩前往,及避免接觸病人。
-如感到不適,應佩戴外科口罩及盡快求醫。
-返港後,如感到身體不適,或出現發燒及紅疹,應盡快求醫,並將行程細節告知醫生。
-如曾接觸患者,在72小時內接種MMR疫苗,或6天內進行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尚有可能預防麻疹發生。
以上資料由註冊護士整理,經香港大學名譽助理教授何寶琪醫生審批
-
「冷靜區」策略是一種溫和、短暫而有效的方式來處理孩子不當的行為,避免家長打鬧孩子。不過,不少家長忽略了冷靜區的重點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冷靜反省的機會,並非用作懲罰孩子的。當家長着孩子在冷靜區進行「冷靜」和「反省」時,必須保持平穩的情緒,清楚地給予指示,並向孩子說明入冷靜區的原委。6 day ago
-
嬰幼兒的視力,並非一出生便如成人般看得清楚。在正常情況下,兒童是需要透過眼睛接收清晰的影像,繼而給予大腦的視覺系統足夠的刺激,視力才可以穩定地發展。兒童的視力大約要在5至6歲左右,才能達到成年人的水平。如兒童於視力發展的黃金期(泛指8歲前)因眼睛接收清晰影像的功能出現問題,令視力的發展被抑制,便有機會造成弱視了。1 month ago
-
怎樣處理小朋友的激烈情緒或不當行為最有效 ?「打仔」是否真的沒有效果?教不到小朋友正確的行為?如果沒有效果,又怎會還有家長「打仔」?1 month ago
-
父母愛錫自己的子女,子女對父母亦然,彼此能夠相親相愛,建立深厚的感情和親子關係,是打造幸福家庭的基石。但傳遞愛意時又是否表達恰當?能否令孩子有所感應及作出回應?確實需要一些竅門,看看以下防止虐待兒童會提供的五個表達方式。2 month ago
-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歲之計在於春。」每個人不多不少也憧憬著明天會更好、更和平的世界氛圍、更共融的社會環境、更愉快的家庭生活以及更自律成長的孩子……3 month ago
-
在父母眼中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在孩子的腦袋卻有千百個問號。孩子的眼睛是一面放大鏡、一台X光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眼所看到,手所觸及,只要他們認為是稀奇古怪、有趣的東西,便總愛拉着父母問個不亦樂乎。3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