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養資訊】如何向孩子提出要求
提出要求的修辭手法
我們經常都要向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但總會因為孩子拖拖拉拉或不合他們心意等原因
令「請求」變成「命令」
結果孩子不開心之餘,父母亦十分勞氣。究竟有沒有方法可以解決呢?
外國有正向親子教育家就提出改善溝通的方法,讓父母不用再「命令」孩子做些甚麼,而只要改變說話的方式,便可「邀請」孩子做你想他做的事情。
簡單來說,就是
利用「當⋯⋯之後,便⋯⋯」的句子結構
以下是一些例子:
不要說:「現在快點去刷牙!否則沒有睡前故事時間。」
要說:「當你刷完牙之後,我們便開始睡前故事的時間。」
不要說:「你洗乾淨手了嗎?我們要吃東西了。」
要說:「當你洗乾淨雙手之後,我便知道你準備好吃東西了。」
不要說:「收聲!不要哭!我都不知你想要甚麼。」
要說:「當你停止哭鬧之後,我才能聽到你想要甚麼。」
要注意的,是說這話時要保持語氣平靜,不能用責罵的語氣,亦不能重複這句說話,要給孩子一些空間,讓他去完成你的要求。
圖片及來源 : 網路
延伸閱讀
-
農曆新年見到一眾久未謀面的親戚,或會一時難以想起怎樣稱呼對方。為避免尷尬,網絡上有人整理了親戚稱謂表,大家在拜年前不妨與孩子溫習一下!2 month ago
-
分手後的另一個忐忑,是那個人失去你以後,誰能代你照顧他?還記得分手前夕,那個他彷彿沒有你不能活,你心很痛,但又覺得不能再這樣的待下去了,若是無止境的心軟,你就不能掙脫這個痛苦的循環。5 month ago
-
「情緒」是人與人之間溝通和建立關係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能與人連結,是因為我們能夠「感受」,而家長如何接收和回應小朋友的情緒,對孩子的成長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和作用。8 month ago
-
有愈來愈多證據指出,威脅兒童健康發展最巨大的威脅之一,就是「忽視」,也就是父母或照護者欠缺響應。如果孩子常被忽視(特別是在嬰兒期),那麼神經系統會將忽視當作是嚴重威脅健康的狀態,更甚會影響大腦發展。9 month ago
-
天下有哪個父母不想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尤其近年市面上有各類「育兒天書」,分享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模式。不過對家長來說,最難的只在一瞬間的情緒失控,我們應該怎樣平衡呢?9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