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有法】改善子女食量-少吃篇
在很多家庭裹,飯桌都是一個戰場,孩子不是吃得少,就是不願吃,做父母的又可以怎麼辦?
首先,應留意吃飯的時間是否不恰當,
孩子太累、剛剛睡醒、或正在玩耍,這些時候要他們乖乖地吃飯,絕對是最困難的任務。
每天都應定時吃早、午、晚三餐正餐和兩至三次茶點,而每餐之間則相隔兩至三小時,
因為吃得太頻密都會影響他們的胃口。
要吸引吃得少的孩子,父母要先注重食物的「質」,選擇營養豐富的食物,那麽每一小口也能供應各種營養。
應避免給孩子高脂、高糖的零食,或加糖飲品。
食物宜多些變化,並嘗試不同烹調方法,亦要令菜式的外觀吸引些。
在盛飯給孩子時,宜先盛少量,吃不夠才加添,避免過多分量的飯會對孩子造成壓力,這樣才會吃得開心。
孩子亦應與家人一起吃飯,並讓他自行進食,以增加他吃飯的興趣。
如果父母表現得過份緊張,亦會造成壓力,會減少他們的食量。
所以,吃飯時氣氛宜平靜輕鬆,父母可多正面地評論食物,亦多以話語稱讚他。
孩子一般應能在 20 分鐘吃完一餐,故父母可訂立每餐 30 分鐘的規定,
過了 30 分鐘便要收起碗筷,但不要給孩子任何批評。
父母也可以善用朋輩壓力,安排孩子與一些吃正餐吃得好的小朋友一起吃。
你亦可以帶孩子一起購買食物,並讓他參與準備食物的過程,
例如清洗蔬菜和擺放餐具等,也可能增加孩子進食的意欲。
圖片來源 : 網路
延伸閱讀
-
功課只是一個鞏固知識的工具,是讓孩子知道自己吸收上課學習的知識有多深, 作為父母,我們的角色不是催孩子做功課,而是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提升學習的動機……18 day ago
-
父母愛錫自己的子女,子女對父母亦然,彼此能夠相親相愛,建立深厚的感情和親子關係,是打造幸福家庭的基石。但傳遞愛意時又是否表達恰當?能否令孩子有所感應及作出回應?確實需要一些竅門,看看以下防止虐待兒童會提供的五個表達方式。29 day ago
-
家庭環境與嬰幼兒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一個良好的環境可以為他們帶來刺激,促進自主探索,有助其成長發展。然而坊間對於建設適切家庭環境的說法存有差異,當中存有不少謬誤,現在讓我們逐一拆解。1 month ago
-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於幼兒或小學階段進行生涯規劃教育會言之尚早。事實上,家長與孩子於幼小階段談生涯規劃並非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而且已有不少學者支持生涯規劃教育應在童年開始。對於孩子來說,早期的生涯規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成長歷程,這有助他們及早了解自己,認識工作世界,學習如何逐步裝備自己,從而一步一步地邁向自己的人生目標。家長可以嘗試抱有開放的態度和好奇心,以及由向...1 month ago
-
在父母眼中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在孩子的腦袋卻有千百個問號。孩子的眼睛是一面放大鏡、一台X光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眼所看到,手所觸及,只要他們認為是稀奇古怪、有趣的東西,便總愛拉着父母問個不亦樂乎。1 month ago
-
家長可能會將子女收到的利是錢代為保管,或會因經濟所需,用子女的利是錢作補貼新年期間的額外開支。無論如何,如小朋友感到失望是可以理解,你可以向他們解釋當中的原因,跟他們分享家庭的經濟狀況。小朋友知道原因後必較容易接受,藉此可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亦可教導他們理財概念。2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