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養篇】正確責罵 4 式
正確責罵 4 式 :
1. 指出要責罵的具體行為
責罵孩子要跟稱讚孩子一樣,把焦點放在具體的行動上。例如孩子有氣無力地打招呼,家長便不要說「不可以那樣打招呼!要好好地打招呼才對!」但是孩子可能會想:「我明明有好好地打招呼,為什麼還要罵我呢?」如果家長能說「你有跟鄰居打招呼真的很好,但聲音有點太小囉!」這樣把焦點放在具體的行動上,就能清楚地讓孩子知道哪裡做得不夠好。此外,一些否定孩子個性與人格的話,如「你這種慢吞吞的性格真的很差!」「怎麼會有這麼沒規矩的孩子!」這類,會傷害孩子的心靈,也是不能說的。
2. 告訴孩子你想他做甚麼
大部分「責罵」都是為了停止孩子的行動,只要能具體地指出「不好的行動」,他們就會停止。但孩子還會想知道「那我該怎樣做才好?」因此,在制止孩子「不好的行動」之後,也要教導他「你想他做的行動」。例如不要只說「不可在紅燈時過馬路。」而要進一步說「你要仔細看紅綠燈,變綠燈時,要先確認左右都沒有車駛來,才能過馬路。」
3. 稱讚四次,責罵一次
這是「四比一法則」,即「責罵一次,就要稱讚四次」。在「盡量不責罵孩子」的前提下,還要「盡量多稱讚孩子」。如此一來,才能有效地增加「希望孩子做的行動」並使其變成習慣,而家長也能以正面的心情來教育孩子。
4. 不要跟人比較
不少家長都會說「隔壁小明已經能游五十米了。你只要努力,也能做到的!」但孩子被拿來跟別人比較後,其實會深深地受到傷害,甚至認為自己是個什麼都做不好的人。做父母的可以想像一下,若有人跟你說「聽說隔壁的陳生下個月要升做經理了,你到底何時才能升職呢?」你會有什麼感想?作為父母,應該比較的,是孩子的「過去」和「現在」。例如「你以前還不會幫忙準備碗筷,但現在每天都會做,真的好厲害呢!」
圖片來源 : 網路
延伸閱讀
-
功課只是一個鞏固知識的工具,是讓孩子知道自己吸收上課學習的知識有多深, 作為父母,我們的角色不是催孩子做功課,而是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提升學習的動機……18 day ago
-
父母愛錫自己的子女,子女對父母亦然,彼此能夠相親相愛,建立深厚的感情和親子關係,是打造幸福家庭的基石。但傳遞愛意時又是否表達恰當?能否令孩子有所感應及作出回應?確實需要一些竅門,看看以下防止虐待兒童會提供的五個表達方式。29 day ago
-
家庭環境與嬰幼兒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一個良好的環境可以為他們帶來刺激,促進自主探索,有助其成長發展。然而坊間對於建設適切家庭環境的說法存有差異,當中存有不少謬誤,現在讓我們逐一拆解。1 month ago
-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於幼兒或小學階段進行生涯規劃教育會言之尚早。事實上,家長與孩子於幼小階段談生涯規劃並非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而且已有不少學者支持生涯規劃教育應在童年開始。對於孩子來說,早期的生涯規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成長歷程,這有助他們及早了解自己,認識工作世界,學習如何逐步裝備自己,從而一步一步地邁向自己的人生目標。家長可以嘗試抱有開放的態度和好奇心,以及由向...1 month ago
-
在父母眼中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在孩子的腦袋卻有千百個問號。孩子的眼睛是一面放大鏡、一台X光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眼所看到,手所觸及,只要他們認為是稀奇古怪、有趣的東西,便總愛拉着父母問個不亦樂乎。1 month ago
-
家長可能會將子女收到的利是錢代為保管,或會因經濟所需,用子女的利是錢作補貼新年期間的額外開支。無論如何,如小朋友感到失望是可以理解,你可以向他們解釋當中的原因,跟他們分享家庭的經濟狀況。小朋友知道原因後必較容易接受,藉此可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亦可教導他們理財概念。2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