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突破】驗大便可識別自閉兒童 及早斷症治療效果更好
腸道微生態有「第二大腦」稱號,人體的腸道與腦部有密切關聯,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全球首次發現,自閉症兒童的腸道微生態發展較同齡兒童遲緩,腸道細菌種類及數量均較少,但與飲食習慣無關。此項突破發現有助早期診斷及治療自閉症,有望減少轉介至接受治療時間。
為進一步了解腸道微生態如何與自閉症患者的神經系統運作相關,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把自閉症兒童跟一般兒童的糞便細菌基因進行比對。研究人員收集128名3歲至6歲華人兒童的糞便樣本,當中一半為自閉症兒童,主要發現如下:
1.自閉症兒童的腸道內有五種細菌,是一般兒童腸道內較為少見。以此五種糞便細菌基因鑑別自閉症兒童的靈敏度可高達80%。
2.自閉症兒童的糞便樣本中梭菌顯著較多,而這種細菌會產生毒素,損害中樞神經系統。
3.與神經遞質活動有關的細菌在自閉症兒童的腸道中大幅減少。
4.腸道微生態本應隨年齡增長而改變,種類亦變得豐富。但研究發現自閉症兒童的腸道微生態與同齡兒童比較,發育明顯落後,反映這些兒童早年的腸道微生態發育與一般情況有異。
中大醫學院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教授指出:「我們的研究是全球首次發現腸道微生態和自閉症的診斷有關。自閉症兒童的腸道微生態發育異常,並落後於同齡兒童。孩童時期的腸道微生態發育是成長和健康的關鍵。年幼時已出現的腸道微生態變化可能在自閉症的發病機制中擔當重要角色,因此值得進一步探討。」
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教授表示:目前醫學界診斷自閉症缺乏客觀篩查方法,今次研究有望彌補不足。利用糞便細菌檢測預測自閉症,存在很大的探索空間。
及早診斷自閉症 治療效果明顯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陳鳳英醫生補充:「自閉症是一種腦部發展障礙,愈早介入可達到愈好的治療效果。然而,自閉症的診斷現時透過定時評估幼兒發展範疇,並為社交語言發展異常的小孩進行臨床評估作確診。由於每個自閉症患者的症狀及嚴重程度均有差異,由發現表徵到轉介以致確診及接受治療過程需時而且漫長,現時並未有客觀生理指標作篩查,能否及早診症變得局限於徵狀的明顯程度。」
陳家亮教授總結,「未來醫學界亦可探討透過重整腸道微生態和增加神經遞質的細菌,作為自閉症的治療方案,盡早為有需要的兒童提供介入治療。」
-
李璨琛囡囡李元元是近年備受歡迎的星二代之一,由媽媽管理的IG達到38萬follower,不過多次因言論出位而遭到網友批評,2日前媽媽出post貼出元元坐在椅子上吃蘋果的照片,留言寫「廟街流鶯一枚」,被大量網友批評「點會話個女係流鶯。」今日李元元的 IG突然關閉,未知是因壓力而關閉,還是被檢舉到關閉。
-
雖然孫慧雪已先後聘請了多位外傭姐姐,但都幾乎是「遇人不淑.。先有借錢走佬的,後有放假後一去不返的,結果最後都令她忍不住怒炒。最近雪雪又請來一個新姐姐,但問題似乎尚未解決,因為見她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家中及車廂的相片,場面是極為凌亂。雪雪並留言:「一山還有一山高,我真係唔識睇人㗎!下次真係要搵人幫手請。」2 hour ago
-
時間過得真快,「長腳蟹」呂慧儀的仔仔(蟹籽)已經8歲。長腳蟹日前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她素顏跟仔仔一起慶祝生日的照片,並留言:「「Happy birthday to my little man!」她還給壽星仔送上大大的kiss,非常甜蜜!1 day ago
-
市面上,口罩選擇十分多,外科口罩、N95口罩、活性碳口罩和pm2.5防霾口罩等等,當中也有不同的細菌過濾效率和顆粒過濾效率。究竟當中的防菌效能如何?含菌量又有沒有超標?消費者委員會今日(15日)於《選擇》月刊公佈了早前測試的市面上30款不同顏色、圖案口罩,發現整體表現不俗。 在含菌量測試,全部平均BFE及PFE最少達ASTM一級水平,具基本保護。其中19款...1 day ago
-
鍾嘉欣公布了第三胎的性別了!她在Instagram貼出數張照片,一家四口一起公布第三胎是女兒,還說:「JJKL are happy to share that we are expecting a baby girl.」3 day ago
-
最近很多星爸星媽都分享仔女的學生相,其中黃澤鋒囡囡小黃妃轉眼間已經準備好入讀幼稚園,穿上校服整齊拍照,非常可愛。根據黃澤鋒囡囡小黃妃的校服,相信是屯門區的一所傳統幼稚園。另外,陳柏宇女兒則就讀九龍塘一間熱門的免費幼稚園。4 day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