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症下令】1 歲小孩的紀律
一歲的小孩對所有事物都好奇,他們很有活力,會周圍走來走去,探索身邊的事物。
一歲小孩典型的行為:
1. 他們開始理解語言,並套用到生活中,不過他們未必明白「不要做」的意思,又或者今天「不要做」之後,其實明天也同樣「不要做」。
2. 一歲小孩是不知道這個世界是如何運作的,例如把玻璃杯推落地就會打碎。
3. 他們要某樣東西,就立即要得到。要他們等待是極其困難的,而他們亦不懂得控制對事物的衝動。
最佳的紀律策略
1. 對一歲孩子要有合理的期望,你可以示範正確的行為,但不能勉強孩子每次都做到。你的語氣和表情,都是孩子學習的範圍,所以要有正面的堅持,但不要過火的反應。
2. 防範於未然,不要讓孩子摸到你不想他們摸的東西,包括易碎的物品。如果他們拿到你不想他們拿的東西,可直接取走,並跟他們解釋。(雖然他們未必明白)
3. 面對孩子扭計發脾氣,最佳的處理方法是安撫和分散注意力。父母需要堅持正確的行為,同時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圖片來源:網絡
-
經歷了長時間需要佩戴口罩的日子,幼童對此習以為常,戴口罩讓他們覺得受保護和有安全感。若要求他們立即脫下口罩,他們會感到緊張和焦慮,也可能擔心受感染,因而較難適應改變。1 day ago
-
高敏兒(Highly Sensitive Child)天生對聲音/觸覺/視角等天生感覺特別敏感,環境有細微轉變都有機會觸發他們的「敏感」反應,哭鬧不停。正因如此,不了解「高敏感」的人或認為孩子難湊、甚至冠上「無家教」的標籤。藝人雨橋昨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作為「高敏媽媽」的心聲,引起眾多高敏家長的共鳴。14 day ago
-
「冷靜區」策略是一種溫和、短暫而有效的方式來處理孩子不當的行為,避免家長打鬧孩子。不過,不少家長忽略了冷靜區的重點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冷靜反省的機會,並非用作懲罰孩子的。當家長着孩子在冷靜區進行「冷靜」和「反省」時,必須保持平穩的情緒,清楚地給予指示,並向孩子說明入冷靜區的原委。15 day ago
-
由於香港的居住環境較狹小而戶外活動空間不足,很多家長於子女學前階段容易忽略大肌肉的發展。事實上及早讓幼兒參與攀爬活動及球類活動等,對其大肌肉發展甚有益處,就讓我們一同拆解有關3-6歲幼兒的大肌肉發展的迷思。1 month ago
-
各位家長,下年度的直資或私立小一開始接受報名了!大家除了要留意報名程序及準備相關文件外,也可參考以下5個理財要點作出部署,為子女的教育作出全面計劃,同時平衡家庭的長遠財政需要。1 month ago
-
怎樣處理小朋友的激烈情緒或不當行為最有效 ?「打仔」是否真的沒有效果?教不到小朋友正確的行為?如果沒有效果,又怎會還有家長「打仔」?2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