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心理學堂】以希望回應孩子躺平 專家教路3招搞懂育兒
心理學家面對「搞不懂」的現象時,間中透過實驗來探究。1970年代,有研究人員探討狗隻在受到電擊下的不同反應。起初,狗隻會不停找方法「求生」,嘗試逃走或找方法「停電」,但經過反覆嘗試均未能停止電擊後,牠會變得相當消極,對周遭的變化或刺激採取放棄的態度,甚至毫無反應。有關現象心理學上稱為「習得無力感(learned helplessness)」。
近來社會上有一種被稱為「躺平」的現象,從心理學角度看彷彿是現代版的「習得無力感」。孩子面對各式各樣的「搞不懂」時,除了勤勞地應對,美國著名心理學家Charles R. Snyder博士所提出的「希望(hope)」理論就指出可以從目標、行動力和路徑三方面探討。
目標(Goal)是指一些具體而又可實踐的結果,包括短期和長期目標。以姜濤為例,他曾雄心壯志地說他日要成為亞洲第一(長期目標),而短期目標包括做好目前的「第九胎」個人單曲,為即將舉行的樂壇年度頒獎禮作好預備等。

家長為孩子訂定目標時,長期目標是以年度為計算單位的目標,短期目標則可以是以月、星期、甚至每天均有機會達至的目標,例如下年度要成為班長(長期目標),相關的短期目標就是交齊功課、專心上課、樂於助人、對老師表現有禮等。孩子有個人目標,才有一個對其有意義的成長發展方向。
第二是行動力(Agency),心理學家相信其實每一個人出生時都有強大的內在成長動力,例如嬰兒呼叫是為了飲奶、爬行是為了自由探索,而當孩子面對一些自己不情願的項目時,就需要以外在獎勵來激發上進的動力。

既然人天生是有內在動力,家長就要留意孩子的內在動力是如何受環境的影響而磨滅,同時以目標的自身價值(例:班長是全班的代表,可以幫助老師和同學,又可以培養自信心和領導能力)或外在鼓勵(例:孩子當班長,家長買他精美的筆記簿作鼓勵)來保持孩子的動力。
第三是路徑(Pathway),要使孩子有希望達成目標,就需要為孩子提供達致目標的方法,例如要當班長就要懂得如何樂於助人,包括當別人有需要時提供協助、安慰同學、與同學分享等;要學會游泳就需要有學習和練習的機會;要學會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就需要學會公式,並預備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懂得如何尋求老師的協助。

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可謂「尚在路中,更搞不懂」,家長與成人切忌「卻丟失了從容 寬容」(摘自陳卓賢《搞不懂》歌詞),才不致孩子習得無力地躺平。
香港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部主席
教育心理學家 張溢明
© 香港心理學會 教育心理學部 授權轉載
本專欄的內容為會員的個人意見和見解,並不代表本會的立場。
-
高敏兒(Highly Sensitive Child)天生對聲音/觸覺/視角等天生感覺特別敏感,環境有細微轉變都有機會觸發他們的「敏感」反應,哭鬧不停。正因如此,不了解「高敏感」的人或認為孩子難湊、甚至冠上「無家教」的標籤。藝人雨橋昨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作為「高敏媽媽」的心聲,引起眾多高敏家長的共鳴。5 day ago
-
「冷靜區」策略是一種溫和、短暫而有效的方式來處理孩子不當的行為,避免家長打鬧孩子。不過,不少家長忽略了冷靜區的重點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冷靜反省的機會,並非用作懲罰孩子的。當家長着孩子在冷靜區進行「冷靜」和「反省」時,必須保持平穩的情緒,清楚地給予指示,並向孩子說明入冷靜區的原委。6 day ago
-
由於香港的居住環境較狹小而戶外活動空間不足,很多家長於子女學前階段容易忽略大肌肉的發展。事實上及早讓幼兒參與攀爬活動及球類活動等,對其大肌肉發展甚有益處,就讓我們一同拆解有關3-6歲幼兒的大肌肉發展的迷思。24 day ago
-
各位家長,下年度的直資或私立小一開始接受報名了!大家除了要留意報名程序及準備相關文件外,也可參考以下5個理財要點作出部署,為子女的教育作出全面計劃,同時平衡家庭的長遠財政需要。26 day ago
-
怎樣處理小朋友的激烈情緒或不當行為最有效 ?「打仔」是否真的沒有效果?教不到小朋友正確的行為?如果沒有效果,又怎會還有家長「打仔」?1 month ago
-
功課只是一個鞏固知識的工具,是讓孩子知道自己吸收上課學習的知識有多深, 作為父母,我們的角色不是催孩子做功課,而是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提升學習的動機……2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