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職管教】打罵不是管教!成為情緒教練五部曲
新形冠狀病毒病疫情持續兩年多,無論家長抑或小朋友都要接受大環境的改變,以應對新常態、新日常。第五波疫情反覆更令家長疲於奔命,不但要照顧家庭,更要四處選購抗疫物資及生活用品,精神壓力幾乎超出負荷,瀕臨「爆煲」。
疫情下,不少家長與子女的相處時間增多,尤其是全職媽媽,需要24小時全天候照顧子女。與孩子朝夕相對,難免會有看不過眼的行為出現,親子間容易產生衝突情況。見到子女在家沉迷打機無心向學,甚或兄弟姊妹間出現爭執,你會因此而觸動神經和大發雷霆嗎?每個人都會有情緒,若因一時衝動而對子女施予打罵行為,會導致反效果,長遠而言更會影響親子關係及家庭健康。
言語對小朋友的傷害與暴力對待相近。當家長在管教上覺察自己的忍耐力下降,面臨精神崩潰時,須盡快讓自己的情緒平復下來,然後才處理孩子的情緒。家長可離開現場,減少環境帶來的情緒刺激,有需要時把孩子暫託另外一位照顧者;也可做深呼吸練習以平復心跳及呼吸的頻率,幫助放鬆;亦可喝杯清水、洗臉等以分散注意力。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家長可參考心理學教授約翰‧高特曼的《情緒教練五部曲》,以協助孩子調節情緒。
第一步﹕覺察情緒
家長應細心觀察孩子的語言和非語言情緒表達,並積極作出回應。例如﹕「媽咪見到你扁哂嘴,你係咪有啲嬲呀?」
第二步﹕視為親近孩子的機會
當孩子出現情緒時,家長應視之為親近及教導孩子應對情緒的好機會。
第三步﹕同理心
以同理心去理解孩子的需要,並鼓勵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似乎你有啲嬲,發生咩事呀? 」
第四步﹕情緒命名
協助孩子準確地命名情緒,例如﹕「你覺得好嬲,因為細妹拎咗你玩緊既積木。」,這不但能安撫孩子的情緒,亦有助學習情緒詞彙,以促進情緒表達的能力。
第五步﹕解難技巧
家長可引導孩子思考解難的方法,並幫助孩子設定行為的規限。例如﹕「媽媽知道你覺得好嬲,但係唔可以掉玩具㗎。」然後探討有效的解決辦法及教導舒緩情緒的方法。
家長只要持之以恆地運用《情緒教練五部曲》,就能培養出情緒智商高的孩子。
-
開學將近一個月,你的子女適應了小學生活了嗎?部分小朋友由K3升上小一,面對陌生的校園環境及同學或難以適應,甚至情緒崩潰。何基佑早前就升小適應問題拍攝短片,向家長分享貼士。3 day ago
-
究竟該如何有效提升子女的專注力?相信是不少父母所關心的。以下由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提供的小遊戲,正有助訓練小朋友的專注力。這5個室內與戶外進行的小遊戲,玩法都相當簡單,家長們不妨試試。7 day ago
-
今天本來是開學日,恰巧遇上颱風天,不過「Allie保寶小教室」率先在今日開課啦!大家好,我是Allie。首先,非常感謝《親子頭條》給予機會,讓我可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兒童財商和家庭保障的話題。27 day ago
-
經過兩個月的暑假,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期待著孩子享受校園生活。不過,部分家長亦會面對孩子出現焦慮的情況,最令家長懊惱的是,孩子經常表達「好驚」,但這份「驚」從何而來﹖小小年紀為何就這麼焦慮﹖ 孩子感到焦慮,在上學的行為上可能呈現﹕與家長分離時會哭到難離難捨;在家能言善辨,在校卻沉默寡言;甚至出現抗拒上學的情況。家長嘗試勸說無效,「唔使驚、有咩好驚﹖」或分散注意...28 day ago
-
3年疫情過後,生活逐漸回復正常,小朋友雖然能夠回歸豐富精彩的幼稚園生活,但同樣亦需要面對較多的困難﹕如因疫情緣故未能進行戶外活動,缺乏體驗群體生活、學習與人相處、鍛鍊大肌肉的機會,甚至自理能力都受到影響。因此,本年度升讀小一的小朋友將面對更大的挑戰,家長可以按以下小貼士協助子女順利適應小學生活。1 month ago
-
每逢暑假,父母總忙著為子女安排活動過一個「充實」的假期。見到小朋友學習新的知識或技能,父母當然開心,但荷包難免元氣大傷。雖然是開心使費,父母都要量力而為,在理想及負擔能力之間取得平衡。2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