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慧幼苗】親子同心 擊退焦慮
人有不同情緒,而焦慮是與生俱來的情緒反應,每個人都有機會感受到焦慮,孩子亦然,例如當孩子與父母分離、去到新環境等,難免會感到壓力而產生焦慮。作為家長可以怎樣幫助孩子克服焦慮?
認清源頭
家長要先了解孩子是因為什麼原因而焦慮,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孩子,未必能以言語表達,家長可觀察他們的行為及表現,或根據最近發生的事件作估計,例如:與父母分離、升學、測驗考試等都是孩子常見的壓力來源。
事前預告
家長可以向孩子作預告,讓他們清楚知道之後會發生什麼事,使他們感到安心,減低對未知的不安。
轉移焦點
若孩子正出現焦慮的情緒,家長可協助他們轉移焦點,引導他們接觸其喜愛或覺得有趣的東西,或讓子女做一些他們喜歡的事情,例如玩遊戲、做運動、看圖書等,使他們暫時遠離煩惱,身心得以放鬆減壓。
陪同面對
縱然焦慮情緒會讓孩子感到不安,很想逃避焦慮的感覺,但家長可以做的是肯定及接納他們的感受,並嘗試在孩子感到安全的環境下,陪伴他們一起面對,紓緩他們的焦慮感。
以身作則
家長與孩子生活在同一空間下會互相影響對方的情緒,若家長自己都感到焦躁不安,孩子亦會感染到焦慮情緒,所以家長關心子女情緒的同時亦要好好關顧自己的情緒及精神健康。
總括而言,孩子出現焦慮情緒是很自然的事,家長先要了解當中的原因,採取適當的方法,便可以令孩子打倒焦慮,重拾笑臉。
以上資料由防止虐待兒童會社工Katy提供
@2022 Healthy Seed
-
農曆新年見到一眾久未謀面的親戚,或會一時難以想起怎樣稱呼對方。為避免尷尬,網絡上有人整理了親戚稱謂表,大家在拜年前不妨與孩子溫習一下!4 month ago
-
分手後的另一個忐忑,是那個人失去你以後,誰能代你照顧他?還記得分手前夕,那個他彷彿沒有你不能活,你心很痛,但又覺得不能再這樣的待下去了,若是無止境的心軟,你就不能掙脫這個痛苦的循環。7 month ago
-
「情緒」是人與人之間溝通和建立關係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能與人連結,是因為我們能夠「感受」,而家長如何接收和回應小朋友的情緒,對孩子的成長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和作用。10 month ago
-
有愈來愈多證據指出,威脅兒童健康發展最巨大的威脅之一,就是「忽視」,也就是父母或照護者欠缺響應。如果孩子常被忽視(特別是在嬰兒期),那麼神經系統會將忽視當作是嚴重威脅健康的狀態,更甚會影響大腦發展。11 month ago
-
天下有哪個父母不想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尤其近年市面上有各類「育兒天書」,分享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模式。不過對家長來說,最難的只在一瞬間的情緒失控,我們應該怎樣平衡呢?1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