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慧幼苗】觸得到的目標
「今次考唔到100分,好唔開心。」
「我幅畫無貼堂,唔想再學畫畫。」
「砌來砌去都砌唔到啲積木城堡,我唔玩喇!」
對很多家庭來說,以上情況也許是「家常便飯」。出現以上情況,可能是因為家長或孩子當初訂下的目標著實「高不可攀」,所以當遇到失敗時,孩子便會感到很強的挫敗感,最終只能放棄完成目標,甚至失去了學習動機。因此,要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和自信心,不妨由最容易達成的目標作始,循序漸進地將目標「升級」,讓孩子能不斷提升自己,逐漸把理想達成。
五大訂立目標原則
我們往往會訂立不少目標,但當驀然回首,也許會發現「目標」或「理想」說得響亮,為我們帶來不少憧憬;然而,當時間久了,我們因追求目標而筋疲力竭,最後可能中途放棄。數算每個落空了的「目標清單」,心裏不免會有點唏噓,同時害怕再訂立新的目標,也會「重蹈覆轍」。對孩子而言,訂立目標有助他們找到努力的方向,讓他們的生命更有動力及更充實,所以與其逃避,倒不如嘗試訂立具體而可實踐的目標,讓孩子在成長和學習中更易獲得成就感,從而提升學習動機。
學者George T. Doran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提出「SMART原則」,指出五大訂立目標的原則,從而讓人循序漸進地達成目標。根據這套理論,一個好的目標必須具有五個重要元素:具體明確(Specific)、可量度(Measurable)、可達成(Achievable)、相關(Relevant)和有時間限制(Time-bound)。
訂立「可達成」的目標
要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不可或缺的是「可達成」原則。有些孩子為了激勵自己,一開始會將目標訂得很高(如在多個科目考第一、每天要溫習多個課題等),但這樣往往會忽略了自己的負荷程度,最後很易以失敗作結。如遇上太多挫敗,有些孩子甚至對自己失去信心,不再努力追求學習。因此,目標必須是依據孩子的能力,以及考慮環境、時間等實際因素而訂立;否則,即使目標訂得再高,也只是徒勞無功。
以「提升英文科成績」為例,家長可以先訂立難度較低的目標(例如:每星期串五至十個生字、以三個月時間提升五至十分等),讓孩子先建立自我效能感,增添信心應對未來的挑戰,當達成目標後,才與他們討論會否進一步訂立更高的目標。
我們相信,每一位孩子都有學習的潛能——由牙牙學語,到口齒伶俐;由只懂爬行,到懂跑懂跳。作為他們的同行者,家長只要按着他們的步伐去訂立目標,必定能學有所成,在他們有興趣的領域上取得滿足感。
以上資料由青協家長全動網社工黃筠媛姑娘提供
© 2022 Healthy Seed
-
在父母眼中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在孩子的腦袋卻有千百個問號。孩子的眼睛是一面放大鏡、一台X光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眼所看到,手所觸及,只要他們認為是稀奇古怪、有趣的東西,便總愛拉着父母問個不亦樂乎。7 day ago
-
家長可能會將子女收到的利是錢代為保管,或會因經濟所需,用子女的利是錢作補貼新年期間的額外開支。無論如何,如小朋友感到失望是可以理解,你可以向他們解釋當中的原因,跟他們分享家庭的經濟狀況。小朋友知道原因後必較容易接受,藉此可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亦可教導他們理財概念。10 day ago
-
利是為小朋友帶來長輩的愛與祝福,更是一個提升財務智商 (FQ),即理財能力的好機會。參考投委會的五大錦囊,讓小朋友在農曆年輕鬆玩學理財。15 day ago
-
大部分家長的教養模式大多是找出問題,然後面對及解決它;為了克服弱點求進步,就會勤加訓練與治療;遇上解決不了的困難,則會尋求專家的意見與介入。筆者在這裡分享另一種育兒理念:「強項為本」,意思是以發掘、發展及發揮孩子潛能,促進他們的自尊、自信;提升自我效能感與生活滿意度為目標。而這些目標,是可陪伴孩子一生的「軟實力」。27 day ago
-
你的孩子可有出現非因身體不適而產生以下情況:容易發脾氣、愛哭、情緒起伏大、出現倒退行為、咬指甲、吮手指、「黐身」、抱怨肚子痛?上述的行為很容易被父母歸類為「扭計」,並視為行為問題,繼而從管教上進行修正,錯過從根本性找出行為表徵的背後成因。所以幼兒和成人一樣在成長過程中,少不免面對從家庭及學校而衍生的壓力來源。以下從這兩大範疇作分析,以及提供解決方法給家長參考...29 day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