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兒盲點】港爸港媽常做!「擦掉錯字」 德國老師禁止父母做的事
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育兒風格,其中德國的育兒風格與亞洲國家大相徑庭,甚至直接攻擊亞洲家長最常做的育兒方式。你有幫孩子檢查功課嗎?在德國老師眼中,這樣的做法可是大不合格!
德國父母送孩子上學時,有別於香港父母,總是耳提面命「要聽老師的話」、「要乖乖上課」,反而要孩子在學校「玩得開心」。一位德國母親跟台灣育兒專家小魚老師分享德國教育。
她說,德國老師在學校開學的第一周到家裡做家庭訪問,提醒並禁止父母不能做以下五件事:
1.不可介入孩子的功課
2.不可擦掉孩子寫錯的字
3.看見孩子的作業有錯誤,不可說破,讓孩子自己去發現
4.孩子不會造句,不要提出意見,要讓他自己思考
5.不可在孩子做功課時坐在旁邊監督
聽完以上五點,這位母親問老師:「請問老師,那我不檢查孩子的功課,我還算一個認真的媽媽嗎?」
該位德國老師說:「是的,因為你沒有剝奪孩子的學習機會。」
那位母親又問老師:「那麼孩子做功課的時候,我能做甚麼呢?」
老師說:「當孩子做功課的時候,你也能有時間去做你自己的事情。」
那位母親問了老師最後一個問題:「那如果我幫孩子擦掉作業又有甚麼影響呢?」
老師很堅定的告訴媽媽:「接下我說的話你一定要記住——
孩子的作業中的錯誤全部被你擦掉了,不但老師完全無法檢視自己教學的結果;並且孩子也失去自我修正的能力,甚至,孩子會把訂正作業的責任交給媽媽,孩子自己也不需要再負任何責任了。
讓家長訂正孩子的作業,絕對不是我出作業的初衷。」
這段母親與德國老師的對話有很有意思,也發人深省。小魚老師說:父母做對了,孩子就會思考了。其實——這也就是德國孩子如何學會思考的方法。
以上文章已獲小魚老師授權轉載
《親子頭條》多元化介面方便家長接收最新育兒資訊 讚好《親子頭條》Facebook 專頁
追蹤《親子頭條》Instagram
登記成為《親子頭條》會員
-
開學將近一個月,你的子女適應了小學生活了嗎?部分小朋友由K3升上小一,面對陌生的校園環境及同學或難以適應,甚至情緒崩潰。何基佑早前就升小適應問題拍攝短片,向家長分享貼士。3 day ago
-
究竟該如何有效提升子女的專注力?相信是不少父母所關心的。以下由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提供的小遊戲,正有助訓練小朋友的專注力。這5個室內與戶外進行的小遊戲,玩法都相當簡單,家長們不妨試試。7 day ago
-
今天本來是開學日,恰巧遇上颱風天,不過「Allie保寶小教室」率先在今日開課啦!大家好,我是Allie。首先,非常感謝《親子頭條》給予機會,讓我可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兒童財商和家庭保障的話題。27 day ago
-
經過兩個月的暑假,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期待著孩子享受校園生活。不過,部分家長亦會面對孩子出現焦慮的情況,最令家長懊惱的是,孩子經常表達「好驚」,但這份「驚」從何而來﹖小小年紀為何就這麼焦慮﹖ 孩子感到焦慮,在上學的行為上可能呈現﹕與家長分離時會哭到難離難捨;在家能言善辨,在校卻沉默寡言;甚至出現抗拒上學的情況。家長嘗試勸說無效,「唔使驚、有咩好驚﹖」或分散注意...28 day ago
-
3年疫情過後,生活逐漸回復正常,小朋友雖然能夠回歸豐富精彩的幼稚園生活,但同樣亦需要面對較多的困難﹕如因疫情緣故未能進行戶外活動,缺乏體驗群體生活、學習與人相處、鍛鍊大肌肉的機會,甚至自理能力都受到影響。因此,本年度升讀小一的小朋友將面對更大的挑戰,家長可以按以下小貼士協助子女順利適應小學生活。1 month ago
-
每逢暑假,父母總忙著為子女安排活動過一個「充實」的假期。見到小朋友學習新的知識或技能,父母當然開心,但荷包難免元氣大傷。雖然是開心使費,父母都要量力而為,在理想及負擔能力之間取得平衡。2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