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與SEN孩子同行升小之路 專家分享3大建議
眼前活潑可愛的悅悅令人印象深刻,她彷彿有無窮無盡的精力,在媽媽Agnes身旁跑個不停。當筆者這個陌生人走近時,她會不安的躲在Agnes身後,靜靜地對筆者從頭到尾打量一遍。Agnes表示悅悅現在仍然難以安坐及專注,對於環境和事物的轉變亦會感到焦慮,但她慶幸之前有參考筆者的升小預備建議,讓她能陪伴悅悅安然走過升小一的路,來年度繼續向小二進發。

由幼稚園邁向小學,對兒童而言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對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兒童來說更是一項艱鉅的挑戰。以悅悅為例,雖然她升小前未被正式診斷為SEN,但她在幼兒期已展現出部分SEN特質,Agnes擔心她離開幼稚園後的照顧需要,升上小學之後會出亂子。其實Agnes的憂慮與很多家長相同,筆者綜合多年的前線經驗,重點分享以下三個SEN孩子預備升小的建議供大家參考。
1. 調整對孩子的期望,給予一年的學習適應期
陌生的學校環境與流程、複雜的學習模式與課程內容、繁重的功課和評估、不相識的老師和同學等,聽起來已經感覺到升小實在不容易,再加上孩子擁有SEN特質,令整個適應過程顯得格外困難。家長宜給予孩子一年時間作為適應期,讓大家都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掌握情況並感受當中的滋味,為未來小學生活打好基礎。既然是適應階段,家長要明白孩子的表現未如理想是正常的,不要嚴厲苛責;反而可趁機分析他們的強弱項,訂立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與計劃。例如孩子的專注力稍弱,家長可考慮將功課或溫習的時間分拆,每時段定為15分鐘,完成後讓孩子小休5分鐘,再配合正面的管教態度,幫助孩子逐漸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
2. 觀察孩子的強項,善用不同感官學習
家長大多會發現擁有SEN特質的孩子,他們的適應和學習方式與其他孩子略有不同,若只用傳統口說耳聽、眼看手寫的教授方法,孩子未必能掌握內容。家長可運用孩子接收力強的感官幫助他們適應環境流程和進行學習。若孩子的視覺敏銳,家長可將學校環境、作息內容等以相片/圖像顯示,以顏色筆/標記畫下學習重點,及適當利用電子視聽媒體進行解說;如孩子的聽覺靈敏,家長可選用口訣、故事、歌曲等加強孩子的記憶;如孩子的觸覺/動覺較強,則可透過皮膚觸感、動作等協助孩子認字,藉著工具/體驗等經驗活動強化孩子的理解。家長若能善用孩子的感官進行教導,相信孩子的學習會更得心應手。
3. 引導學習,建立正面社交技巧
除學業以外,家長也十分重視孩子的社交生活,希望他們能結識到成長良伴。從升小的適應課程開始,家長可主動認識其他家長,時機合適的話安排孩子們一起上下課、外出遊玩,增進彼此的感情。倘若孩子的社交溝通較弱,家長可透過社交故事或角色扮演,幫助孩子預先練習合宜的應對技巧。如孩子們在相處期間發生衝突,家長宜以平和的態度介入,了解事情始末,給予可行的解決方法,並在孩子平靜下來時給予引導。
除此之外,家長亦可為孩子報名參與青少年中心或社區中心的活動,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擴闊學校以外的社交圈子。千萬不要忘記,家長永遠都是孩子的最強後盾,每天花15分鐘時間與孩子傾談,分享校園生活的點滴與喜悅,舒解學習和社交遇到的困難,為孩子好好打氣加油。
筆者深信就算天下有再難的事,只要家長好好預備自己與有SEN特質的孩子同行,終必能跨越前面重重險阻,就好像悅悅和Agnes一樣平平安安的走過來﹗

-
高敏兒(Highly Sensitive Child)天生對聲音/觸覺/視角等天生感覺特別敏感,環境有細微轉變都有機會觸發他們的「敏感」反應,哭鬧不停。正因如此,不了解「高敏感」的人或認為孩子難湊、甚至冠上「無家教」的標籤。藝人雨橋昨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作為「高敏媽媽」的心聲,引起眾多高敏家長的共鳴。5 day ago
-
「冷靜區」策略是一種溫和、短暫而有效的方式來處理孩子不當的行為,避免家長打鬧孩子。不過,不少家長忽略了冷靜區的重點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冷靜反省的機會,並非用作懲罰孩子的。當家長着孩子在冷靜區進行「冷靜」和「反省」時,必須保持平穩的情緒,清楚地給予指示,並向孩子說明入冷靜區的原委。6 day ago
-
由於香港的居住環境較狹小而戶外活動空間不足,很多家長於子女學前階段容易忽略大肌肉的發展。事實上及早讓幼兒參與攀爬活動及球類活動等,對其大肌肉發展甚有益處,就讓我們一同拆解有關3-6歲幼兒的大肌肉發展的迷思。24 day ago
-
各位家長,下年度的直資或私立小一開始接受報名了!大家除了要留意報名程序及準備相關文件外,也可參考以下5個理財要點作出部署,為子女的教育作出全面計劃,同時平衡家庭的長遠財政需要。26 day ago
-
怎樣處理小朋友的激烈情緒或不當行為最有效 ?「打仔」是否真的沒有效果?教不到小朋友正確的行為?如果沒有效果,又怎會還有家長「打仔」?1 month ago
-
功課只是一個鞏固知識的工具,是讓孩子知道自己吸收上課學習的知識有多深, 作為父母,我們的角色不是催孩子做功課,而是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提升學習的動機……2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