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向心理|為什麼有些孩子較容易早戀?原來是因為在家庭成長中缺乏了……
不要讓孩子與我們愛恨交纏。
一個孩子從出生開始,父母的情感體驗對孩子成長十分重要,透過父母的悉心照顧,滿足孩子關愛的需要,從而建立愛與關懷的價值觀。只可惜在現今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雙職父母的湧現,隔代教養的氾濫,引致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足夠的情感連結,容易錯誤地造成孩子既渴望愛又害怕失去的社交價值觀,根據Elaine N. Aron與Elaine Hatfield的研究發現,對於從小情感連結不足的人,日後較難真正交出自己,所以在感情裡面有許多的擔心跟防備,因為怕受傷害。

所以作為母親,我們必須明白在生命的前三年,尤其是第一年就需要多關注孩子的需求,從而讓孩子與世界連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反之對於一個那麼小的嬰兒,他既要適應一個新的世界,如果最愛我的媽媽也不能滿足我,讓我感覺受傷。這樣複雜愛恨交織的情感,對一個嬰兒來說,就變成他成長的矛盾和掙扎,從而影響他的成長和人際關係的發展。
為何有些孩子較易早戀?
另外很多家長總會問,為什麼有一些孩子較容易早戀?根據研究顯示,當孩子在家庭成長中缺乏被愛的情感連結,日後當有一個人能滿足孩子的情緒需要,相處過程中產生愉悅的心理,然而這是他們在家裡從沒有體會過的。這樣的交往變得頻繁,從而增加發生早戀的機會。當然,對於一些缺乏自信和社交發展困難的人,他們還有另一個發展方向,就是很多家長擔憂的隱青和孤僻性格。
讓孩子把家庭定位成為他的避風港
除此之外,由於社交發展的不如意,較容易讓一個人在社會上造成適應不良,為了緩解自己的痛苦,我們的防禦機制就會找理由來忽略自己需要承擔的責任,而歸咎父母就較容易成為孩子最安全的選項,將製造痛苦的的責任推向父母。所以作為家長,不要讓孩子有一天把原生家庭影響變成他的座右銘,反而讓孩子把家庭定位成為他的避風港,讓愛與關懷伴隨孩子一生,這才是父母對孩子的正面影響。
各位加油,辰民爸爸與大家一起成長。
(以上由辰民爸爸授權分享)
-
利是為小朋友帶來長輩的愛與祝福,更是一個提升財務智商 (FQ),即理財能力的好機會。參考投委會的五大錦囊,讓小朋友在農曆年輕鬆玩學理財。5 day ago
-
大部分家長的教養模式大多是找出問題,然後面對及解決它;為了克服弱點求進步,就會勤加訓練與治療;遇上解決不了的困難,則會尋求專家的意見與介入。筆者在這裡分享另一種育兒理念:「強項為本」,意思是以發掘、發展及發揮孩子潛能,促進他們的自尊、自信;提升自我效能感與生活滿意度為目標。而這些目標,是可陪伴孩子一生的「軟實力」。16 day ago
-
你的孩子可有出現非因身體不適而產生以下情況:容易發脾氣、愛哭、情緒起伏大、出現倒退行為、咬指甲、吮手指、「黐身」、抱怨肚子痛?上述的行為很容易被父母歸類為「扭計」,並視為行為問題,繼而從管教上進行修正,錯過從根本性找出行為表徵的背後成因。所以幼兒和成人一樣在成長過程中,少不免面對從家庭及學校而衍生的壓力來源。以下從這兩大範疇作分析,以及提供解決方法給家長參考...18 day ago
-
為人父母,都希望子女健康成長,作為有特殊需要子女(SEN小朋友)的家長其實也不例外。但究竟如何培育SEN孩子,才可以讓他們發揮才能?一齊聽聽教育心理學家Vergo有甚麼看法!1 month ago
-
俗語有云:「隔離飯香」,似乎很多1-3歲孩子都很喜歡玩其他小朋友手中正在把玩的玩具,即使是同一個款式,他們總覺得別人的更好玩,而且控制不了自己搶別人的玩具。不少家長面對這種情況都會頭痛不已,究意應如何教導?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