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慧幼苗|隔離飯香? 6招KO幼兒搶玩具學會分享
俗語有云:「隔離飯香」,似乎很多1-3歲孩子都很喜歡玩其他小朋友手中正在把玩的玩具,即使是同一個款式,他們總覺得別人的更好玩,而且控制不了自己搶別人的玩具。不少家長面對這種情況都會頭痛不已,究意應如何教導?
對應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考慮及方法,1-3歲表達及處理自己的情緒能力較弱,於玩樂中亦較自我,分享及禮貌這些品格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家長除了要運用以下6個方法,亦要以身作則,平日待人有禮及與人分享,身教言教,讓孩子潛移默化,有所學習。
方法一:學習日常借用的禮儀
孩子學懂與人相處前,最親密接觸的對象是父母,亦容易從父母言行中模仿行為。如果孩子想玩別人的玩具,家長可以向孩子表示自己的理解,但同時要告訴孩子合理合宜的方法,透過角色扮演與孩子模擬互相分享玩具的情景。除了問其他孩子分享玩具,父母亦可於不同空間教導孩子借用東西需有的禮儀,例如圖書或文具等,讓孩子明白先問准別人的同意或提出條件,若對方願意借出才可借用。

方法二: 稱讚建立良好行為
若孩子能夠明白及做到以禮待人,懂得有禮請求別人准許,家長謹記要具體稱讚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所做的行為是正確的,而他們所付出的努力,父母都是看到的。正面、具體而簡潔的稱讚,有助鼓勵孩子建立及保持良好行為,以及更有信心下次做得更好。例如:「你問准了表姐才借她的洋娃娃,很有禮貌,做得很好呢!」、「你懂得跟朋友輪流玩這個洋娃娃,一起玩耍,抵讚!」
方法三:代入對方角度思考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代入對方(被搶者)的角色,換轉從別人的角度思考,讓他們明白「被搶」的感覺一點也不好受;亦可問孩子:「如果你的好朋友搶了你心愛的玩具車,你會有何感受?」、「為何你會有這感受?」家長應先引導孩子表達,建立孩子的同理心,避免不斷講道理,要注意語氣,對事不對人。
方法四: 親子閱讀學習分享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教導孩子要問准對方才可以拿取想要的東西,讓孩子培養禮貌和延遲滿足;安排親子閱讀時間,一起閱讀有關分享、處理情緒的圖書,例如:《分享椅》及《我好生氣》等,並加入相關的討論話題,刺激孩子思考。
方法五: 有需要時轉移注意力
有些東西不應該讓孩子觸碰,例如危險、骯髒、涉及別人私隱的物件等,尤其是對應1-2歲的幼兒,假如孩子對這些物件產生好奇,甚至想搶過來時,家長可嘗試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不知不覺地被其他事物吸引。例如:「不如我們去公園玩玩?」、「回家後我們也有玩具車可以玩呀!」
方法六:保持良好親子溝通
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就是保持良好的親子溝通,這樣才是減少不當行為的最佳方法。家長平日應聆聽孩子的心底話,讓他們有機會坦誠分享。儘管孩子的言語表達不是很流暢,家長也需尊重並耐心聆聽,讓孩子知道父母很樂意與他們在一起。
(以上資料由慈慧幼苗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黃家嘉姑娘授權分享)
© 2022 Healthy Seed
-
功課只是一個鞏固知識的工具,是讓孩子知道自己吸收上課學習的知識有多深, 作為父母,我們的角色不是催孩子做功課,而是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提升學習的動機……7 day ago
-
父母愛錫自己的子女,子女對父母亦然,彼此能夠相親相愛,建立深厚的感情和親子關係,是打造幸福家庭的基石。但傳遞愛意時又是否表達恰當?能否令孩子有所感應及作出回應?確實需要一些竅門,看看以下防止虐待兒童會提供的五個表達方式。19 day ago
-
家庭環境與嬰幼兒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一個良好的環境可以為他們帶來刺激,促進自主探索,有助其成長發展。然而坊間對於建設適切家庭環境的說法存有差異,當中存有不少謬誤,現在讓我們逐一拆解。21 day ago
-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於幼兒或小學階段進行生涯規劃教育會言之尚早。事實上,家長與孩子於幼小階段談生涯規劃並非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而且已有不少學者支持生涯規劃教育應在童年開始。對於孩子來說,早期的生涯規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成長歷程,這有助他們及早了解自己,認識工作世界,學習如何逐步裝備自己,從而一步一步地邁向自己的人生目標。家長可以嘗試抱有開放的態度和好奇心,以及由向...1 month ago
-
在父母眼中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在孩子的腦袋卻有千百個問號。孩子的眼睛是一面放大鏡、一台X光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眼所看到,手所觸及,只要他們認為是稀奇古怪、有趣的東西,便總愛拉着父母問個不亦樂乎。1 month ago
-
家長可能會將子女收到的利是錢代為保管,或會因經濟所需,用子女的利是錢作補貼新年期間的額外開支。無論如何,如小朋友感到失望是可以理解,你可以向他們解釋當中的原因,跟他們分享家庭的經濟狀況。小朋友知道原因後必較容易接受,藉此可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亦可教導他們理財概念。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