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ouble two︱孩子過馬路不肯拖手?資深註冊社工教3大實用方法減危險
「小朋友出街唔拖實爸爸媽媽,會有咩問題?」答案就是可能會釀成意外和危險。父母除了要向小朋友解釋外出時要拖手的原因之外,究竟還有什麼實用的方法可以令小朋友意願去拖手呢?如果小朋友不聽話,又應該怎樣處理他們的情緒呢?想知道更多,看看慈慧幼苗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李淑輝(Jody)的講解。
Jody表示,小朋友到兩至三歲時,會認為自己已經「大個仔」,希望獨立做事、不想依靠身邊的大人,故不像之前喜歡整天拖着父母。不過在過馬路等涉及安全性情況下,父母都希望子女拖着自己,家長可參考以下3招。
1. 訂立界線 預防危險發生
爸爸媽媽需要從容但堅定地指出過馬路的潛在危險,故必須拖着家長的手。
2. 獎罰分明 鼓勵孩子做好行為
如果小朋友做到拖着父母的手,家長記得要讚賞他們。如果做不到,便需承擔後果,例如取消活動回家或暫停當晚的親子伴讀時間。
除拖着孩子的小手,亦可以考慮讓他們拉着衣服代替;即使放手時,亦可以即時察覺。
3. 堅守原則 言出必行
如果小朋友真的不肯拖手,家長要言出必行,落實去執行對孩子的要求。倘若孩子因此發脾氣,家長便要暫停行程,先處理孩子的情緒。惟他們冷靜後,亦要執行之前的協定,讓他們知道後果。
© 2023 Healthy Seed
-
各位家長有無試過被人問︰「孩子有咩強項?」當下可能就有以下想法︰「佢記性好好,幼稚園高班識背乘數表」、「佢音樂天份好高,五歲識彈奏三種樂器」。孩子的才能當然值得被讚賞,但如果家長只把注意力放在學術或認知能力上,便有機會忽略孩子性格上的優點和美德,而這些其實可以培養成為孩子的強項﹗6 day ago
-
龜兔賽跑、醜小鴨、小紅帽,這些耳熟能詳的童話經典陪伴著我們成長。但作為家長的您,又有沒有想過,一本本看似簡單的童書,可以透過親子伴讀的方式,成為孩子學習路上的啟蒙老師呢?12 day ago
-
科技日益發達,為了讓生活更便利,不少父母都會給孩子一張八達通卡,特別是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不用在車站慢慢數硬幣。但是很多父母也會反映他們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孩子把八達通當作「Magic Card」。隨便「嘟」一下,就到處請朋友吃零食、吃飯、買東西。究竟應該如何避免這個情況呢?15 day ago
-
天文台預告星期五氣溫急降,明顯轉涼,相信爸媽紛紛翻出秋冬衣物,想幫孩子加件外套,然而室外明明已經陣陣涼風,但孩子依然說自己「唔凍」,「唔著外套」,難道是「媽媽覺得你凍」又發作?其實或者不是,家長不妨參考以下說話,讓孩子自動穿衣。22 day ago
-
相信不少家長都遇過小朋友唔肯叫人,或是唔講「多謝」、「唔該」的情況,這些時候場面往往尷尬起來。育有2名女兒的前港姐張嘉兒,近日亦在facebook表示細女Hannah 因比較怕羞,不太願意和人打招呼或講唔該多謝,甚至「匿埋喺佢隻腳後邊」,於是分享了3個方法,讓爸爸媽媽見招拆招﹗27 day ago
-
踏入11、12月,又是各中小學評估或考試的階段。對於學生來說,壓力自然會增加。作為家長,究竟該如何有效地協助子女減輕壓力?不如聽聽香港保護兒童會 高級教育心理學家—林穎姿博士跟大家分享的「減壓溫習3步曲」!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