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商啟蒙|4個方法助子女建立理財觀念 讓孩子從小懂得「錢」的本質
你還記得自己第一次收到零用錢的興奮嗎?對於孩子來說,金錢的世界既神秘又吸引,但如果我們沒有從小為孩子種下正確的金錢觀念,這個世界只會更令人困惑。財商啟蒙,不僅僅是教孩子金錢的數字遊戲,更是生活態度、責任感與未來幸福的起點。

從日常入手 讓子女體驗賺錢辛勞
首先,家長可以從最簡單的日常故事入手。比如,當孩子問「錢從哪裡來?」,不妨邀請他參觀你的工作場所、講述你工作的辛勞,讓他明白金錢是透過努力與時間換來的。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回憶你童年時第一次獲得零用錢的經歷,分享當時你如何規劃、使用那筆屬於自己的小財富。這些親身經歷,會讓孩子體會到金錢背後的意義與價值。
角色扮演 做個小當家
其次,利用角色扮演遊戲也是不錯的選擇。家長可以扮演銀行職員,讓孩子模擬存錢、提款的過程,甚至可以讓孩子當「家庭會計」,負責記錄家庭小額支出。透過這些互動遊戲,孩子不僅學會金錢的流動與交換,也明白錢不是無限供應、消費需要負責任。
心理學上,「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孩子建立信心與責任感的重要基礎。當孩子參與到簡單的家庭理財決策,如選擇購買什麼零食,或是決定要儲蓄還是馬上消費時,他們會發現自己的行為能帶來實際結果,從而提升自信,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設立「金錢敬意日」
此外,家長還可以設立「金錢敬意日」,在這一天,全家人共同反思如何節省、如何珍惜資源。讓孩子記錄家裡一天的消費項目,再討論哪些花費是必要的,哪些可以避免。這不僅強化了孩子對金錢的現實感,也促進了親子之間的溝通與理解。
家長首重以身作則
最後,最重要的,是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則。你的消費習慣、對待金錢的態度,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當孩子看到你如何理財、如何分配收入,他自然會學會尊重金錢與資源,並在未來成長路上,成為既懂得珍惜也懂得創造價值的人。
「智富童行」專欄旨在幫助家長透過簡單的策略、生活化的例子,培養孩子的正確金錢觀,讓他們從小學會負責任地使用金錢,為未來做好準備。如果各位家長對親子理財的資訊有興趣,歡迎追蹤我的Instagram:Carrey.Psychologist。
讓孩子在成長路上與父母一同學習財商與行為金融,輕鬆啟動理財智慧。
-
解難能力是小朋友未來成功的關鍵技能之一。6-12歲這階段正是培養邏輯思維、創意和獨立性的黃金時期。家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提升解難能力,同時維繫良好的親子關係?以下為爸媽們結合實用建議和案例,分享有效方法及應避免的「地雷」。14 day ago
-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些人總能輕鬆與人聊天、交朋友,甚至在人群中閃閃發光呢?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社交力」!社交力其實是人與他人溝通、互動,建立和維持好關係的能力。它包含了說話、傾聽、同理心、情緒調節、非語言溝通等技巧。事實上,從寶寶時期開始,這些能力就慢慢在發展了!如果我們能從小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社交力,他們將更容易建立健康愉快的人際關係。19 day ago
-
上期治療師團隊分享如何協助幼兒建立良好進食態度,今期治療師則與家長講解幼兒偏食行為與其感官敏感度間的關係,分享一系列訓練幼兒「感覺統合」的方法,降低他們抗拒食物的反應及感官敏感度。20 day ago
-
都市人總是感覺時間不足,要同時處理過多事務,不知不覺中陷入一種分秒必爭的焦躁感。家長往往會將此節奏套用於子女身上,很多父母的口頭禪總是「快啲啦!」。如何讓孩子建立時間觀念﹖不同階段(2歲至6歲)幼兒各有應學會的時間觀念,家長必須掌握「適齡」原則。22 day ago
-
有些孩子喜歡在公眾場所、交通工具或學校做出一些古靈精怪的行為,例如:手舞足蹈、高聲唱歌、大叫大嚷等情況,確實會令父母大感尷尬及無所適從。其實,父母只要找出孩子出現這些行為的背後原因,再對症下藥,例如:運用「故意忽視」的方法、引導他們在適當的場合做適當的行為、提供合適的機會和空間讓子女發揮潛能,可以大大減少他們做一些古怪行為的機會,大家不妨試試。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