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師教路】小兒消暑 食粥好過飲湯
容易忟憎脾胃差
註冊中醫師陳嬿珺指,如果沒有做好消暑措施,孩子容易忟憎、脾胃不舒服,加上肺部嬌嫩、功能未成熟,容易受到暑邪入侵,會咳、流鼻水、心煩意躁,嚴重者甚至神志不清。
她說:「當天氣熱,小朋友欠缺胃口,如果再喜歡飲凍飲、吃雪糕,令消化運化能力更加弱。媽媽煲一碗藿香佩蘭粥,便可溫中化濕,健胃消食,消暑效果又會比湯水好。此粥毋須經常食用,一星期一次便可。」
三歲以下不適用
如發現孩子心煩意躁,陳醫師介紹了另一款銀薷杏仁茶,當中有清熱解毒的金銀花、清心利尿的淡竹葉、潤肺通便的杏仁和消暑功效明顯的香薷。「十歲以下可用這四種藥材煲來喝,十歲以上,可再加上綠茶,其清火除煩效果更佳。」
不過,無論藿香佩蘭粥還是銀薷杏仁茶,少於三歲的小朋友都不適宜用,陳醫師認為嬰幼兒胃黏膜未成熟,不適宜用藥,最好以物理降溫,例如用冷毛巾抹抹汗,有需要時,應先諮詢中醫師意見。
藿香佩蘭粥
材料:
佩蘭15g
藿香15g
粳米100g
做法:將藿香、佩蘭洗淨煎煮取汁;將洗淨的粳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將藿香佩蘭汁再煮約5分鐘即可。
功效:解暑祛濕;開胃止嘔。
銀薷杏仁茶
材料:
金銀花6克
香薷3克
杏仁3克
淡竹葉3克
做法:以上材料加500ml水,煮沸10分鐘即可,有需要的話可以煎好的茶湯泡1g綠茶飲用。
功效:清熱解暑,安心除煩。
註冊中醫師陳嬿珺
圖片來源:freepik
-
開始踏入冬季,冬季流感高峰期即將來襲,在流感來襲前先遇一波手足口病,幼童首當其衝,手足口病每隔一段時間總會出現,兒科專科 –陳延珮醫生為大家溫故知新,分享手足口病更多資訊及預防方法。17 day ago
-
開學流感高峰期過後,或許有些小朋友出現咳嗽鼻水久久難清的問題。其實這與免疫力降低或不足、感冒恢復期間再次受寒、體質本身肺脾偏虛,以及飲食營養過於豐富有關的。19 day ago
-
雞蛋是便宜、美味、健康及多功能的食材。不少成年人關注一日能食幾多隻雞蛋,是因為擔心蛋黃中含有的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影響健康。但對於大部份小朋友而言,雞蛋中的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並不是他們需要擔心的因素,只要飲食均衡,小朋友每天吃雞蛋並不是問題。24 day ago
-
立,為指建立、開始,冬,即冬天,亦有終結收藏之意。立冬,是冬天的開始,農作物經已收成完畢,動物逐漸進入冬眠狀態。這段時間雨水明顯減少,而乾燥北風的到來,見不時起風,或會氣溫驟降,日夜溫差較大。 小朋友抵抗力相對較弱,易感邪而病,此時家長需要多加留意。25 day ago
-
現今世代受飲食及環境變化影響,世界各地兒童「性早熟」的個案愈趨增加。台灣一名7歲女童早前因胸部痛求診,經醫生檢查後發現胸部開始發育,最終確認為「性早熟」。經醫生仔細詢問下,得悉女童家中長期擺放某樣家品,認為很大機會導致女童「性早熟」。28 day ago
-
進入秋天便是流感高峰期,加上新冠病毒亦於秋冬較為活躍,家長實在不容忽視。台灣一個中二學生近日反覆發燒,醫生替他做了各種快測,發現他既不是中流感、也不是新冠,而是確診了「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