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型媽】芷菁4大育兒哲學
1. 精明理財
「人家喜歡儲香水樽,我就愛儲錢。當我賺 10 元時,我便會儲起 5 元。我的理財觀念是不胡亂花錢,衫褲鞋襪不多買,很多衣服和鞋都可穿上許多年。原來,我在不知不覺間影響了女兒,她也不愛多買衣服,有時候我給她零用錢,她會告訴我自己有錢,因為爸爸給她錢時用不著,她就會儲起來。」
2. 尊重別人
「女兒問我為何跟那些在學校當義工的全職媽媽不同?我跟她說因為她的媽媽喜歡工作,媽媽外出工作,希望將自己在外面世界學到的東西,跟她一起分享。但我同時提點她,那些全職照顧子女的媽媽其實也很辛勤,她們在家 24 小時照顧子女,我告訴她,無論哪一類媽媽,都應該尊重。」
3. 窩心表達
「我一直有個習慣,就是經常跟女兒說:『媽媽愛妳!媽媽真的很愛妳!』因為我經常跟她表達自己的感受,因此,她也一直效法。我們都經常如此溝通,直至最近,也許女兒真的長大了,每天我回家,她總是問我一句:『How's your day?』(妳今天怎麼樣?) 每當聽她這麼說,我便感到很窩心,窩心得連她的爸爸也有點妒忌呢!」
4. 認真好學
「女兒眼見我是個不斷學習的人,我也不時灌輸她努力讀書的重要性。我跟她經常談心,我會告訴她,爸媽現在給妳良好的生活條件,並不代表日後當妳外出工作時,也可得到同樣的優秀條件。這麼多年來,我見到女兒一直都很用功勤力。」
也許妳說,我大可嫁個有錢人,但我得提醒她,嫁個有錢人,最終還是要靠別人,惟有靠自己努力賺回來的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文章摘至《親子頭條》Vol.4
-
親子溝通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其中一種方法!不過你們懂得怎樣跟孩子開展話題嗎?何基佑早前在Facebook分享了「12句適合在孩子睡前說的話」,家長不妨參考一下。3 month ago
-
農曆新年見到一眾久未謀面的親戚,或會一時難以想起怎樣稱呼對方。為避免尷尬,網絡上有人整理了親戚稱謂表,大家在拜年前不妨與孩子溫習一下!8 month ago
-
分手後的另一個忐忑,是那個人失去你以後,誰能代你照顧他?還記得分手前夕,那個他彷彿沒有你不能活,你心很痛,但又覺得不能再這樣的待下去了,若是無止境的心軟,你就不能掙脫這個痛苦的循環。11 month ago
-
「情緒」是人與人之間溝通和建立關係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能與人連結,是因為我們能夠「感受」,而家長如何接收和回應小朋友的情緒,對孩子的成長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和作用。1 year ago
-
有愈來愈多證據指出,威脅兒童健康發展最巨大的威脅之一,就是「忽視」,也就是父母或照護者欠缺響應。如果孩子常被忽視(特別是在嬰兒期),那麼神經系統會將忽視當作是嚴重威脅健康的狀態,更甚會影響大腦發展。1 year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