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冰媽媽】 藝術不在乎一紙證書 教育更在乎兩心距離

藝術教育是現代教育概念中重要的一環,但似乎香港家長對它的了解不太多。藝術教育是否代表要把子女栽培成藝術家?帶子女到畫室上興趣班是否等於藝術教育?這些問題留待受訪者——藝術教育工作者冰冰媽媽一一解答。

冰冰媽媽從事藝術教育,也是一名兒童繪本作家,同時是一名兒童及青少年心理治療師。在香港藝術方面,冰冰媽媽已擁有超過二十年的經驗,但她直言,市民對藝術教育的了解仍然片面。

「其實藝術教育並不止於畫畫興趣班。」

冰冰媽媽指出,藝術教育可以擴闊思維,更可以擴闊小朋友的表達方式,利用言語之外,如圖像,甚至更另類的方式表達內心感受。這些都可以啟發小朋友的創意思維,以及從小建立自信心。但是,香港的藝術教育方式十分單一,大多有既定框架,讓小朋友裡面模仿或做簡單的選擇,而這樣的模式對小朋友的啟發性不高。

當藝術教育遇上功利主義

作為藝術教育者,冰冰媽媽並不是要培養一個個的藝術家;而是在藝術教育的過程中,能夠提供什麼養分給小朋友栽培他,讓他健康地成長。藝術教育最重要的是「刺激」小朋友,然而,香港僅少數學校及機構能夠做到這個目標,更大多數是著重於技巧上的訓練。在冰冰媽媽所觀察而言,她發現大部份香港家長都抱有「功利性」想法,他們讓子女接觸藝術都是為了其他目的,為了拿取證明,勝出比賽等等。

冰冰媽媽坦言很多家長看不懂子女的圖畫時,第一句就會說:「你在亂畫什麼呢?」但她認為,看到孩子的藝術作品時,成年人其實不應該對作品的線條或顏色作出批評,而更應該留意作品背後的故事。由於小朋友的手眼協調和肌肉仍未成熟,所以未能夠清晰表達想法;成年人將自己的看法套落小朋友身上,評價「好看」或「不好看」都會對小朋友造成傷害的。「藝術教育本身擁有包容性,讓小朋友透過藝術表達自己,而不是通過別人的評價來建立自信。」冰冰媽媽說。

【冰冰媽媽】 藝術不在乎一紙證書 教育更在乎兩心距離

實際上,藝術最核心的能力便是「創作」,透過創作一幅畫、一首歌、一支舞的過程中,人們便能建立自己的內在力量。

藝術養分中長大的孩子

冰冰媽媽認為,藝術教育是一個非常好的媒介,讓親子建立親密關係的同時,又可以培養孩子。作為雙職媽媽,既需要工作,又要照顧小朋友,所以冰冰媽媽每天花很多時間跟女兒在一起。她認為每個人在不同歲數,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取捨;所幸的是,她的工作彈性較大,可以配合女兒的成長調節。過去八年,她們每天一起體驗生活,也用各種藝術記錄生活,希望盡其母親的責任。

【冰冰媽媽】 藝術不在乎一紙證書 教育更在乎兩心距離

「我身邊有不少朋友提出『重質不重量』的說法,認為30分鐘的全心全意相處的親子時間,更勝於一整天心不在焉的陪伴——但這些僅僅是成年人的想法。」

由於工作需要,冰冰媽媽經常面對小朋友,而大多數小朋友表示,哪怕父母是在做家務或工作,也寧願父母每天花更多時間陪伴他們。「所有小朋友都很貪心,他們當然想父母長時間留在自己身邊。」冰冰媽媽笑言。

但無論多與少,父母都應該跟子女建立聯繫感,創造一個共同的親子回憶。冰冰媽媽認為,如果爸媽想提升親子時間的質素,就應該專注與子女的交流,而不代表越長時間越好。她舉例:即使父母很忙,只要在食飯時間放下手機,關心子女今天做了什麼,引導子女分享感受,而不是單單關注學習進度。

 

詳盡版專訪內容刊於第24期《親子頭條》雜誌。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香港優質教育機構巡禮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