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栽.同行】你/妳迷失在“海市蜃樓”嗎?

 

簡單而言,「全人發展」就是培育一個完整的人。他/她在德、智、體、群、美、靈等六大主要範疇中的潛能都得以充分發展。另外,心智健康就是長大成熟,不再如孩童般倚賴父母,成人後能夠獨立自如地生活、工作,經營自己的人生。心智其實就是心思和智力的結合,也就是關於人的心思、情感和智力、意向之整體表現。(篇幅有限,筆者建議各位可透過互聯網查閱關於「全人發展」和心智的詳細資料。)

當孩子開始能夠藉著觀察、感受、想像、記憶進而判斷、推理、選擇、了解自己和別人/環境,並根據上述所有集結的訊息而作出切合需要的行為反應,那也意味著他/她的心智正逐漸健康成長。那麼,若想孩子的心智健康成長,逐漸長大成熟;你/妳要如何才可促進孩子的「全人發展」?

 

可惜的是,香港現今大部分的父母都忘記了孩子心智健康的重要和「全人發展」的必要。他們相信智力才最必須要致力發展,甚至認為孩子擁有高智力就等於學業成績定會表現優異,將來會找到理想工作;而德行/品格、溝通合作、自我反思等智力以外的培育卻愈來愈變得次要。

 

一般來說,智能(Intelligence) 和智力(Intellect) 經常被交替使用。但智力只是人類智能中對真實的正確判斷,反映邏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智能卻是人能夠理解,並對外來“事實” 和“感受”對比的思想能力。這與「心智」發展更有關連。即使如愛因斯坦那麼有才智、有成就的科學家,他都不會對智力發展推崇備至。因為才智的真正展現並不是知識而是想像力。

 

事實上,當香港的主流教育仍然停留於以學業成績表現來主導,促使家長更加只顧著重發展智力;而學生就只專注學習考試範圍內的知識。雖然提倡「全人發展」的學校為數不少,但真正實踐而非喊口號的又有幾多?筆者從早前舉辦的座談會中,聽到有位媽媽的分享實在令人扎心卻又帶點鼓舞。她孩子向來很努力讀書,亦很重視自己的學業成績;老師亦十分肯定她在學業上的認真和付出。對於媽媽而言,那本來是值得欣慰的。出乎意外,她卻顯得極為擔心。因為孩子太在意成績而且總是過於緊張自己考試分數的高低。

 

再者,考試範圍以外的,她孩子都不理會,說老師不考,學來也沒用;更曾在考試完後將所有練習和模擬試卷全部撕掉以作發洩。她慨嘆孩子在如此偏重學業表現,忽視其他方面發展之教育制度下慘被訓練成「考試機器」。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為了能夠獲取優異成績考上有名的大學。她渴望孩子可以盡快脫離目前的枷鎖,並求教如何幫助孩子發掘個人潛能、重拾學習(書本以外)興趣。同時,這位媽媽亦醒覺到孩子只專注於書本上的學習,根本不可能自動地掌握與人相處、判斷、選擇等技能,更難以想像她能夠應付未來的工作。若你/妳相信孩子懂得「讀書」便懂得工作,那會否是“海市蜃樓”? 

 

試想想你/妳的孩子大學畢業,踏入社會工作時,那裡已沒有什麼關於書本知識的考試;卻有無數關於溝通/合作、判斷/選擇等事務要處理,他/她有能力應付那些沒有考試範圍,沒有固定答案的種種挑戰嗎?如何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提升他/她迎接未來種種挑戰的“戰鬥”能力?

“People who boast about their I.Q. are losers. Intelligence is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change.”  Stephen Hawking

 

[中譯:宣揚自己智商的人都是失敗者。才智是那種適應改變的能力。史提芬霍金]

新加坡的教育向來和香港一樣,近日卻起革命了。其教育局已宣布從明年起,三年內逐步取消考試及計分評估,目的是降低對學業成績的過度偏重,讓學校有時間、空間加強互動性學習,並協助學生全面均衡發展。天曉得香港的教育何時才不會著重考試成績,轉向培養真實的能力—可於未來持續應用的能力。然而,作為父母的你/妳,還記得筆者在上一篇分享的大自然法則: 因果和平衡嗎? 對於開啟孩子潛能,促進他/她的「全人發展」,平衡法則帶來什麼啟示?

20180830 9230 01

李雅慧 (Arie)

註冊社工及學校諮商與輔導碩士,亦是性格透視的認可培訓師及全球職涯發展師。現為香港科技大學資優教育發展中心「點燃資優」先導計劃的負責人。累積十年以上前線輔導服務及培育青少年工作的經驗,專注資優教育和訓練有特別學習需要的學生。除幫助學生全人發展外,亦為家長及老師提供專業訓練和輔導支援。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香港優質教育機構巡禮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