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栽.同行】你/妳願意為子女轉換另一條跑道嗎(上)?

 

除了祖國、印度等亞洲國家與香港的教育相近,賽道仍保留在以強調成績作為比拼的主要範圍,關於真實的生活能力、人際溝通、判斷力、創意等發展皆不重視。如你/妳有時間,不妨透過互聯網來探究有關芬蘭、徳國、以色列等先進國家的教育等詳細資料;你/妳會發現那些國家的孩童從年幼時已開始學習“如何生活”,而不是“如何考試”。他們總是人才輩出,對世界影響深遠。筆者在本文先和大家分享兩個關於培育子女的重點,下次會再分享另外兩個重點,希望藉參考其他國家的教育概況,鼓勵各位“送舊迎新”。

  1. 1. 學習是為了培養“真實的能力”。

中三學期結束,蘇菲拿成績表給爸爸查閱。爸爸知道蘇菲的英文成績明顯地進步了,而且更達到甲等。可是他卻沒有過於讚賞女兒,反而問她獲得優異成績後,能否增加她的信心和外國人以英語交流。按照蘇菲獲得甲等的英文成績來推測,你/妳覺得她能夠和外國人以英語交流嗎?  若果蘇菲害怕或不懂以英語和外國人交流,那麼單單以成績分數之高低可以証明一個人具備了「運用英語的能力」嗎?

德國是有最多諾貝爾獎得獎者的國家之一,而且歐盟以其為首,可見他們的教育絕對是培育人才的關鍵。他們正好以「輸在起跑線」為宗旨,禁止孩童過早開發智力,令大腦過於儲存硬知識而變成“電腦硬碟” (只懂死記,不會活學活用),反而提倡孩童在小學前的唯一任務是「快樂成長」,按他們的天性“玩”來誘導他們主動學習和思考。從幼稚園開始,孩童透過有意義的情境來掌握生活技能。他們每週都要跟老師去市集、超市買東西,學會選擇食物和付款;之後還會去參觀公共圖書館,了解如何借、還書籍;更要學會自己管理時間、整理個人物品,熟悉交通規則等。同時,藉著結合家庭教育,孩童既體驗在校的集體生活,又在家幫手做家務;因此他們在年幼階段(六歲前) 已建立基本的生活能力,是真實可應用的能力。

  1. 2. 學習會不斷增強“應變能力”,讓人無懼改變。

人工智能(AI)/機械人在不遠的未來必會取代人類擔任各種可全面電腦/機械化之傳統工作(包括司機、文員、銀行家)。筆者曾於上一篇分享指出人類比AI優勝的就是創造力、判斷力、溝通合作和應變力。若果考試只是測試學生於學科知識的表層運用,而沒有藉此訓練他們的批判性思考和解難/應變能力,那麼你/妳認為子女能否在新時代中免被AI/機械人淘汰而失去工作? 

以色列雖是小國,其高科技和商貿之發展已超越不少歐亞國家。當中的大學教授更經常被歐美大學挖角,他們推行的教育實在值得我們借鏡。那裡的孩子從不關心考試成績,反而對實際解決問題/應變之能力更為重視。當地的教育主要是要讓孩子有意義地學習,即是為生活上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老師會以問題導向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來要求學生分組發問和討論,例如怎樣可以增加綠色能源、如何減少流浪者等;藉此培養思考力和創造力。他們習慣持續思考,在探索的過程中尋找多元解決方案;並透過不斷和別人磋商,學習理解和傳遞意見,也樂於向人提問。因此他們多數不怕失敗,勇於接受挑戰。

即使只從互聯網了解而未曾到上述兩個國家作實地考察,筆者亦已替我們的下一代感到焦急……香港的教育何時才會有突破真的無人知曉,那你/妳會繼續封閉地要求子女浪費時間和精力而跑向離開真正學習的死胡同? 還是做什麼來從新培育子女的學習興趣,建立真實能力(生活能力)? 

“Children learn as they play. Most importantly, in play children learnhow to learn!” ~ O. Fred Donaldson [中譯: 孩童從「玩」中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孩童在「玩」中學會如何學習!]

20180830 9230 01

李雅慧 (Arie)

註冊社工及學校諮商與輔導碩士,亦是性格透視的認可培訓師及全球職涯發展師。現為香港科技大學資優教育發展中心「點燃資優」先導計劃的負責人。累積十年以上前線輔導服務及培育青少年工作的經驗,專注資優教育和訓練有特別學習需要的學生。除幫助學生全人發展外,亦為家長及老師提供專業訓練和輔導支援。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香港優質教育機構巡禮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