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升上幼稚園,生活模式改變,家長要為小朋友保持規律的生活,確保他們有充足的體能活動、靜態活動及充足睡眠,對小朋友身體和腦袋都有好處。
動態活動有咩玩?
幼兒整天的活動是由睡眠、靜態活動,以及低等、中等和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所組成,世界衞生組織(WHO)建議以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取代靜態活動。
對幼兒而言,跑、跳、 爬、擲、步行、唱遊、跳舞和到公園玩耍,都屬於體能活動,分為不同強度:
強度 | 生理表徵 | 例子 |
低等 | 心跳呼吸正常,能如常對話 | 散步、玩玩具、穿衣、個人清潔、收拾書包 |
中等 | 心跳和呼吸稍微加快,仍可以短句或單字交談 | 急步行、踏單車、嬉水活動、玩滑梯、盪鞦韆、循環遊戲、跳飛機、拋皮球 |
劇烈 | 心跳和呼吸明顯加快,不能如常對話 | 跑步、跳繩、跳舞、到公園玩耍、踢足球、游泳 |
幼兒愛玩遊戲,家長可以把遊戲元素加入體能活動,讓他們主動參與和愛上體能活動。
3至6歲幼兒每天應進行至少180分鐘不同類型和強度的體能活動,當中包括至少60分鐘劇烈體能活動,分佈在全日不同時間,愈多愈好,當然要量力而為。充足體能活動對幼兒好處多多,包括:
.促進動作技能發展
.促進心理及社交健康
.預防肥胖
.促進心血管及代謝健康
.促進肌肉及骨骼生長
.促進認知發展
靜態活動建議
至於坐著時,幼兒宜與照顧者共享優質時間,一起進行互動性的非屏幕活動,例如閱讀、講故事、唱歌和拼圖,對他們的發展非常重要。總括而言,幼兒每天應多做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減少靜態活動和保持足夠睡眠,為身體帶來最大的益處。
進行靜態活動要留意:
.如在BB車內、坐在高腳椅上或縛在背上,每次不應超過1小時,也避免長時間坐著。
.坐著時,與家長 / 照顧者一起閱讀和講故事。
.如觀看電視或使用電腦、平板電腦或智能電話,每天不應超過1小時;愈少愈好。
.應選擇互動和富教育性的屏幕活動,並在老師 / 家長的指導下進行。
.為幼兒進行促進認知或社交發展的靜態活動,例如唱歌、睇書。
睡眠要優質有規律
3至6歲幼兒應有10至13小時的優質睡眠時間(包括小睡),而且睡眠和起床時間要有規律。
.睡眠地方應保持寧靜、幽暗和舒適。
.上牀睡覺前,應把電腦關掉,不應在伸手可及的地方放置其他電子屏幕產品。
.協助幼兒建立一套可放鬆自己的睡前例行習慣,上牀前大約一小時進行一些鬆弛活動,例如洗澡、看書。
.睡前避免進行緊張刺激的活動,例如玩遊戲機和做劇烈運動。
體能活動、靜態活動及充足睡眠三者之間有重要的相互作用;增加幼兒的體能活動量、減少靜態活動時間及確保睡眠質量,對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大有益處,同時有助預防肥胖及往後的相關疾病。
家長應從小培養幼兒在體能活動、靜態活動及睡眠方面良好的習慣,讓這健康的生活模式伴隨幼兒成長至青少年及成人期。
培養幼兒英語興趣同樣重要
健康的生活習慣由幼稚園開始,家長安排靜態活動,最佳選擇是閱讀,「2021-22年度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向下學年就讀K1的學童免費派發英文故事書和點讀筆,家長可培養小朋友愛上英文和享受閱讀的興趣。計劃現在只餘少量名額,未登記的家長請即上 https://forms.gle/tsKeezwsvbCmsvzDA 登記。數量有限,額滿即止!
這個英語閱讀計劃向今年9月入讀K1的學童免費派發英文故事書和點讀筆,讓孩子享受閱讀,輕鬆愛上英文,而且適合一家大小共讀。今年度的英文故事書增至16本、全新插畫、加入英語慢版功能,以及插畫背景加入更多香港著名地標,小朋友睇得更開心。
來源: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二至六歲幼兒體能活動指南》
-
幼童未必能好好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假如他們感到不適,家長須多加留意,否則可能釀成悲劇。巴西一名四歲女童睡覺時被蠍子螫醒,但因不懂說明情況,結果其母只讓女兒喝一杯水,便讓女兒重新回到床上。最終女童再被蠍子螫到,更因蠍子的毒液引發心臟停頓而不治。7 day ago
-
小朋友好奇心重,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小物件,對小朋友來說卻有很大的安全隱患,家長一個不留神就會釀成意外……14 day ago
-
第五波疫情自2月爆發以後,有少部分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康復不久再度發燒,更出現痾嘔肚痛、眼紅、紅疹、頸部淋巴結腫大、士多啤梨脷等等,原來是患上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簡稱MIS-C)。此病症狀與兒童心臟病川崎病極為近似,有兒科專科醫生就教家長分清楚。1 month ago
-
你的寶寶在深夜都不肯睡覺?日間沒有午睡的習慣?每日的睡眠時間少於八小時?半夜醒來便難以入睡?以上這些嬰兒睡眠問題的確令不少家長大傷腦筋,不知怎樣處理。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名譽副教授及香港過敏協會現屆主席何學工醫生建議家長跟從以下令嬰兒入睡的五大方法,一齊「瞓個好覺」。1 month ago
-
學生期待4月19日起回復面授課,返學前必須每日進行快速抗原測試。好多家長擔心年幼仔女抗拒、撩鼻時掙扎而流鼻血。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科顧問關日華醫生就教路點樣撩鼻而唔傷及血管。1 month ago
-
腸道健康會影響身體,女士不應少看便秘問題,尤其是產婦和孕婦。註冊中醫趙曄教大家從大便、面色等身體狀況觀察腸道健康情況,並推介合適的食療。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