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生署指引,當BB四個月大時,就可以協調種種體能和視覺、觸覺、聽覺等感官,使動作更有目標(例如用手拿起跟前的搖鈴把玩、搖動或探究)。
BB 仔的皮膚滑溜幼嫩,一定要細心呵護才行。
大部分幼兒都喜歡爬高爬低四處走,那又有沒有必要為他們安排體能活動呢?其實幼兒天生對環境充滿好奇心,會經常到處走動。
新手爸媽對於育兒難免感到困難,孩子為甚麼哭鬧?哭鬧之外還會有其他情緒嗎?快樂會怎樣?會不會生氣?相信父母們一時三刻都未必摸得清。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將舉行免費講座,為父母剖析孩子的內心世界。
寶寶吃得好、瞓得香甜,爸媽就會大感安心。寶寶甚麼時候才可進食固體食物?有甚麼營養豐富的食物適合寶寶進食呢?相信以上都是不少爸媽想知的問題,小編推介大家一個免費講座,由專業營養師主講,爸媽必定可以學到不少餵食寶寶知識。
教養子女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箇中大有學問,尤其對新手父母而言,如果有專業人士教路,相信會輕鬆得多。小編向大家推介以下費用全免的家長講座。
上次和大家討論過【幼兒護理】清潔口腔小貼士 後,今次與大家繼續分享幼兒牙齒清潔的方法與及選購兒童牙刷要注意的事項。
一個家庭,若然有兩個或以上孩子的,作為父母的,要教導兄弟姊妹之間和陸相處、相親相愛十分重要。
當寶寶漸長,開始學習用餐具進食,其中學習用匙羹,也有一些方法和貼士。
至於孩子學用叉子和學用匙羹的步驟相若。
孩子 6 個月大開始,便可嚐試給他們餵食固體食物,但有些食物,宜避免給寶寶進食,媽媽不妨多加留意。
近年不少都瘋傳有拐子佬出沒,令家長們獨自帶小朋友出入時都不得不格外留神!近日更瘋傳有咸濕佬專向女童埋手!唔通香港真係愈來愈危險?
玩具、Playmat等,相信每個有小朋友的家庭都會有以上東西!
由寶寶一出生,媽媽都會特別關心寶寶的成長過程。除了心理發展外,更擔心的是成長中的生理發展和學習。
很多家長誤以為乳齒遲早會脫落,所以便無需處理小朋友蛀牙問題,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近年香港學童的各類問題備受關注,孩子的教育制度、作息時間等都是目前最多家長爭論的議題。有見及此,親子頭條5月初進行了「學童時間分配」調查,是次調查主要針對600位香港6至11歲就讀小學的學童,以電話詢問每日平均於功課、遊戲及睡眠所花費的時間分配。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於10月3日調查兩宗急性腸胃炎爆發個案,涉及油尖旺區一所幼兒學校和大埔一所幼稚園暨幼兒中心,並呼籲市民及院舍人員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以防感染急性腸胃炎。
英國一個網站進行調查,1,000名受訪者中,有62%人表示託兒所中的幼兒有咬其他小朋友,或託兒所員工的情況。有指是因為家長沒有花足夠時間跟小朋友聊天與閱讀,而幼兒花太多時間看著電子熒幕,亦會損害溝通與表達情緒能力,於是出現更多咬人情況。
此網站編輯Sue Learner表示情況令人憂慮,因為幼兒越是不擅長用言語表達,就越有趨向咬人來表達憤怒、挫敗與害怕。她引述其他研究,指出為小朋友閱讀故事書和多跟小朋友聊天,會令小朋友建立自信、更有好奇心,同時增加其語言能力。
當然,有些幼兒只是因為牙齒不適而咬物件,亦有些是在模仿他人、吸引他人注意或保護自己。家長需要留意幼兒情況,了解他們為何會咬人,更重要的是多陪伴幼兒,重視幼兒每個成長階段,讓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到了 6 歲左右,口腔內牙列四端的乳臼齒之後會長出恆齒的第一大臼齒,即「六歲齒」。
第 1 頁,共 3 頁
【小一統一派位】專家教「大抽獎」填表攻略 唔填滿中獎機率更高!?
【刁鑽題目】冰塊不是溶於水!? 小三試題考起媽咪
【親子醫健】中醫推拿助ADHD降焦躁 爸媽必學防疫減壓三招式
【咪做豬隊友】陪老婆跨越3個產程 老公陪產要咁樣做
【慈慧幼苗】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蒸焗注意】購買前後十個必須知道的事項
【自己方式】回鄉證申請竅門你要知
【防蚊產品大比拚】防範蚊、蠓揀邊隻
【急需幫手】警方呼籲市民提供柴灣失蹤女童消息
【入學全攻略】報讀PN、K1必知日期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