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細個已經知道牙齒、口腔健康非常重要,不過知易行難!
應何時開始帶孩子看牙醫?
長牙瘡是因口腔組織受細菌感染而發炎,膿液積聚,形成腫脹現象。
寶寶兩歲後,可讓他學習自己刷牙。
很多家長誤以為乳齒遲早會脫落,所以便無需處理小朋友蛀牙問題,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一般情況下,小朋友喺6、7歲嘅時候,乳齒就會完成任務,會自動脫落,隨後恆齒逐漸生出。但係有些小朋友恆齒已經生出來,但係乳齒仲唔肯「退位讓賢」,恆齒被迫從乳齒後面「委曲求全」,從而形成一前一後兩層牙齒。呢個時候,如果唔及時把頑固嘅乳齒拔掉,就會影響恆齒嘅正常生長,導致牙齒錯位,排列不齊,咬合不正。
家長將飲食整埋得太精細
很多家長擔心小朋友吃韌性食物時容易噎著,硬嘅食物又怕損傷牙齒,所以將小朋友嘅食物都剪到細細粒粒。其實精細嘅食物缺乏纖維,食用嘅時侯根本無需過多咀嚼,不能充分給予乳齒生理性的刺激,令到乳齒嘅牙根和牙槽骨嘅連接密不可分。恆齒無法取締對應位置的乳齒,只可以「另尋出路」,從乳齒嘅後方長出,這就形成了雙層牙。
乳齒滯留,應該點做?
如果出現呢種乳齒滯留嘅情況應該點做?家長們應該及時把前面的乳牙拔除。
後面嘅牙齒,大家唔使擔心,隨著年齡生長和牙槽骨生長,慢慢地牙齒就會排齊。如果到了12、13歲孩子嘅牙齒還未排齊的話,家長呢時候就可以選擇畸形治療。
注重口腔健康及牙齒潔淨,必須養成每天早晚刷牙的習慣,傳統牙刷要自己動手向上向下刷較費時,而電動牙刷用起來就更方便快捷,除了能夠更深入地清潔牙齒,更可減少口腔疾病。
孩子到了 6 歲左右,口腔內牙列四端的乳臼齒之後會長出恆齒的第一大臼齒,即「六歲齒」。
時刻保持口腔衛生好重要,根據香港衛生署2011年的口腔健康調查顯示,幾乎全部受訪成年人(96.1%)均有蛀牙經驗。
「向上刷,向下刷,不可放任胡亂刷……」港人從小就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牙齒除了咀嚼和幫助發音外,有研究發現牙齒有助識別兒童心理問題。
嚴重的蛀牙和牙周病都可以令牙齒最中央的神經、血管、細胞受感染,這時就無可避免要「杜牙根」,甚至整隻牙拔掉。現在有個突破性新技術,可以令壞牙「重生」!
小孩喜愛甜食和汽水真是正常不過,而這類型的食物除了會導致蛀牙之外,更會對學習造成不良的影響。
寶寶天天長大天天高,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變化,都教爸媽樂透。像寶寶出第一隻牙齒,也可以教爸媽開心不已。
家長應在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齒之後的6個月內帶他作第一次口腔檢查,其後每隔半年至一年作定期口腔檢查。原因是:
爸媽得留意,孩子如在16至18個月大還沒長出牙齒,家長就須帶他往見牙醫檢查口腔,找出原因。
雖然每天早晚刷牙是一般人的生活習慣,但還是會有機會出現蛀牙或因為牙垢而造成其他口腔問題。
【新手爸媽】湊B註定瞓唔好?研究指僅影響1人
【中醫教路】生飛滋唔一定係熱氣 飲甘草水速效止痛
【統計數據】夫婦年齡差距大 離婚率低兼和諧!?
【幸福婚姻】不爭吵不代表沒問題 4關鍵態度定婚姻成敗
【教育心理學堂】爸媽最關心子女前途 6類職業性向助規劃
【蒸焗注意】購買前後十個必須知道的事項
【自己方式】回鄉證申請竅門你要知
【防蚊產品大比拚】防範蚊、蠓揀邊隻
【急需幫手】警方呼籲市民提供柴灣失蹤女童消息
【入學全攻略】報讀PN、K1必知日期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