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永遠是影響孩最深的角色,父母的教育成敗決定了孩子將來的個性,因此絕不能疏忽毀了自己孩子前程。
一) 欣賞子女 在日常生活中,確認子女的優點,給予真誠的讚賞,家長的肯定足以令子女學 習欣賞自己,培養自尊自信。
二) 尊重子女 青少年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喜好,若父母能在有關事情上問問子女的意見, 他們會感到自己是被重視和有價值。
三) 培養子女獨立處事能力 平時可按子女的能力,分予一些工作及責任給他們,並逐漸給予機會獨立自主,如決定零用錢的運用,以增強自信心。
四) 避免比較 避免在子女面前批評他們不及別人的地方或短處,如:「你的明仔真叻,年年 考第一,我的榮仔就無用啦,讀書唔成,日日掛住踢波。」這些負面評價會打 擊子女的自尊自信。
五) 幫助子女自挫敗中成長 當子女遇到挫折時,不要令他們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而只是事情做得未夠好,下次更努力就可以了。父母的開解和支持,可以幫助子女重建自尊自信。
六) 鼓勵子女嘗試不同的活動 可鼓勵子女多參與課外活動、研習班或興趣小組,作多方面的嘗試,發掘自己 的潛能,每項新的正面體驗均可增強自尊自信。
有自信的孩子會較少焦慮,無論是適應力與建立健康關係,都有更佳的表現。父母當然想小朋友好,可是有心理學家研究指出,有常見七大育兒錯誤,是會打擊孩子自信與自尊。
一、 輕易讓孩子逃避責任,應該要讓孩子承擔合適年齡的責任,如參與家中的簡單家務,大一點更可以參與社區義務工作。
二、 過份避免孩子犯錯,如在孩子跌倒前去扶孩子,應該要讓孩子在錯誤中學習。
三、 過份保護孩子的情緒,應該要讓孩子學習如何應對各種情緒,有助日後社交應對。四、 灌溉受害者心態,如會說「因為窮,所以不可以擁有甚麼」等,應該要讓孩子積極正面,思考與發揮能力,為自己爭取更好的人生。五、 過份保護孩子,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去體驗人生。六、 過高與不合理的期望,會形成壓力。應該協助訂立清晰目標。七、 不解釋的懲罰,而不是鍛鍊孩子反省,懲罰只會令孩子覺得自己差勁,而鍛鍊孩子反省,則可以令孩子反思甚麼是好或壞的決定,令孩子從了解而變得自律。
【刁鑽題目】冰塊不是溶於水!? 小三試題考起媽咪
【咪做豬隊友】陪老婆跨越3個產程 老公陪產要咁樣做
【大數據】嬰兒英文名2021趨勢 呢個歌手名最受歡迎
【慈慧幼苗】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醫健爸媽】冬天乾燥易痕癢 對付紅疹用乳液
【蒸焗注意】購買前後十個必須知道的事項
【自己方式】回鄉證申請竅門你要知
【防蚊產品大比拚】防範蚊、蠓揀邊隻
【急需幫手】警方呼籲市民提供柴灣失蹤女童消息
【入學全攻略】報讀PN、K1必知日期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