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好奇心重,很多時候他們都不知道,自己行為的危險性與嚴重性。所以家長真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杜絕及預防所有危機的發生。
意外是引致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死於意外或因意外引致傷殘的兒童不計其數。要保護您的寶寶免受傷害,應留意您的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所表現的行為特點,並消除各方面潛伏著的危險。
五歲或以下的兒童尚未明白甚麼是危險,家長不要高估他們的理解能力。
根據統計,初生至五歲的幼兒最常見發生的意外地點是在家中。
一般來說,嬰兒在四、五個月時嘗試伸手抓東西;仰臥時會嘗試反身至側臥姿勢,有時可以成功地反身至俯臥狀態。他很快便會坐、爬、站立和學步,又會不斷探索周圍的環境。有些嬰兒亦有可能發展得比其他同齡嬰兒早一些。
一歲以下的嬰兒由於不能照顧自己,而如果父母又缺乏防範意外的知識,沒有及早作好預防措施,往往意外便因此而發生。第一年常見的意外包括跌傷和燙傷等。若嬰兒因意外受傷應盡早求診。
網上圖片
常見意外及預防措施
一) 跌傷
切勿讓嬰兒(任何年齡)獨自留在換片墊、成人睡牀或梳化上。如果家長不能看顧嬰兒,應把他短暫地安放在嬰兒牀或網牀中。
當嬰兒被安放在嬰兒牀上後,牀欄必須拉上和鎖牢。嬰兒坐手推車、學行車或高腳椅時,必須繫上扣帶,並鎖牢安全鎖。
二) 燙傷
替嬰兒沐浴時,應先放入冷水,才加熱水,用手攪勻及測試水溫。在餵奶或其他熱的食物給嬰兒前,應先測試溫度是否適合,以免燙傷嬰兒。
避免使用微波爐翻熱奶或其他食物給嬰兒,因為經微波爐翻熱的食物或飲品,溫度分佈並不均勻。食物表面的溫度雖然適中,但內裡的溫度會比表面高,可能引致嬰兒咀部或咽喉燙傷。
熱的食物或飲料不可放置桌邊。如已將食物放在桌上,家長應留意兒童的舉動。
燙傷處理:
將傷處浸入冷開水或用大量清水沖洗傷口來降溫,但切勿直接敷冰。
輕輕除去蓋著傷處的衣物,然後用清潔的布或繃帶遮蓋傷口,但切勿強行除去任何黏附於傷口上的衣物。
切勿用任何油劑、牙膏、牛油或醬油塗在傷口上,亦不要用有黏性的敷料,如膠布、絨布等。有需要時,請盡早求診。
三) 廚房意外
廚房門口應設置圍欄,以防兒童進入。如要在廚房煮食,應先放置嬰兒在安全的地方,例如嬰兒牀或網牀中。切勿揹著四個月大或以上的嬰兒在廚房活動,因這年紀的嬰兒已懂得抓東西。
總結
只要父母時常提高警覺,並對兒童的成長過程加深認識,對一些可能發生的意外作好防範,其實大部分意外都是可以避免的。
在任何情形下,家長都應該留意兒童的活動或舉動,絕對不應該讓兒童獨自留在家中,或依賴年幼兄姊照顧。
摘自: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
內地一名女童在兒童遊戲區玩圓筒式鞦韆,不料在過程中被捲入鞦韆底部,整個人朝後方拗腰慘遭「對摺」。驚悚的一幕全被監視器拍下,所幸女童緊急送醫後並沒有生命危險,但腿部出現多處骨折,仍有待進一步的治療。
小朋友活潑好動,總為四處走動,別以為在家就一定安全,有時候一些不為意的陷阱,隨時令寶寶受傷。
【小一統一派位】專家教「大抽獎」填表攻略 唔填滿中獎機率更高!?
【刁鑽題目】冰塊不是溶於水!? 小三試題考起媽咪
【親子醫健】中醫推拿助ADHD降焦躁 爸媽必學防疫減壓三招式
【咪做豬隊友】陪老婆跨越3個產程 老公陪產要咁樣做
【慈慧幼苗】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蒸焗注意】購買前後十個必須知道的事項
【自己方式】回鄉證申請竅門你要知
【防蚊產品大比拚】防範蚊、蠓揀邊隻
【急需幫手】警方呼籲市民提供柴灣失蹤女童消息
【入學全攻略】報讀PN、K1必知日期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