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較為沈靜内向,需要較長時間來適應陌生人。
父母不宜催促或勉強孩子,以免令他更焦慮。你應嘗試體諒和接納孩子的特性,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耐心地引導他與人溝通:
'
1) 先陪同孩子觀看其他小朋友遊戲,讓他從觀察中學習。
2) 以身作則,示範怎樣參與其他小朋友的遊戲。
3) 在適當的時候邀請孩子一起加入。
4) 若孩子仍然拒絕參與,不要責罵或取笑孩子,以免打擊他的自信心,令他更加不敢與人接近。你要表示接纳:「我明白你可能想再多看一會。當你想玩的時候,可以告訴我。」
5) 若孩子願意參與,待他投入遊戲後,你可逐步退出,但仍要從旁觀察,以作支持。
摘自:衛生署健康家庭服務
幼兒因爭奪玩具而打架,是他們常用的解決問題途徑。他們也會在受到挫折或情緒欠佳時作出攻擊性行為。適當的教導可防止幼兒將「打人」變成習慣,亦幫助他們依正途去解決問題:
網絡圖片
1) 事先與孩子協議兩、三條和小朋友玩耍的規則,例如:「要輪流玩」、「要愛護小朋友」等。說明不守規則的後果就是「把玩具拿走一分鐘」或「去冷靜一分鐘」。
2) 若孩子友善地與人玩耍,便稱讚他。
3) 若孩子在玩耍時打人,即時阻止他:「停手!把小朋友打痛了。你想玩就要輪候。」
4) 若孩子仍未能停止,則可將他帶開至另一邊,並要他冷靜下來一分鐘,期間不給他任何注意。
5) 他安靜地待上一分鐘後,可讓他再參與遊戲,提醒他要守規則。
6) 跟著可引導孩子跟對方握手言和。他跟小朋友和氣地玩時,便要稱讚他。
7) 處理時不要縱容孩子,也不要長篇大論說道理,更不應以暴易暴,責打孩子。要用堅定有效的方法,令他學會粗暴待人的後果。兩歲的幼兒大多數都不會遵守秩序或與人分享自已的玩具,這是孩子發展必經的階段。父母不應期望孩子在沒有指導的情況下能跟同伴和諧共處;以身作則和耐心引導,可協助孩子逐步學懂與人相處。
【刁鑽題目】冰塊不是溶於水!? 小三試題考起媽咪
【育兒漫畫】湊仔總是被誤傷 笑中有淚的10張圖
【咪做豬隊友】陪老婆跨越3個產程 老公陪產要咁樣做
【大數據】嬰兒英文名2021趨勢 呢個歌手名最受歡迎
【心理測驗】疫下爸媽心累嗎? 一字揭穿內心疲倦
【蒸焗注意】購買前後十個必須知道的事項
【自己方式】回鄉證申請竅門你要知
【防蚊產品大比拚】防範蚊、蠓揀邊隻
【急需幫手】警方呼籲市民提供柴灣失蹤女童消息
【入學全攻略】報讀PN、K1必知日期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