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緒智能(EQ)對日後的發展有莫大影響,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何培養孩子有良好的 EQ?父母的參與又何起甚麼作用?
以下親子 EQ 互動 10 式,相信可以幫你一把。
一)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情緒健康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情緒智能,第一步先要自我檢討,才能了解自己的情緒,並且有效地處理自己及孩子的情緒。
一)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情緒健康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情緒智能,第一步先要自我檢討,才能了解自己的情緒,並且有效地處理自己及孩子的情緒。
二) 留意孩子的情緒需要 由於孩子未必懂得用說話表達自己的情緒,而多用較間接的方式來表達情緒,所以父母必須仔細聆聽和觀察孩子的說話及行為,找出背後的訊息,才能敏銳地了解孩子當時的感受。同時學懂鼓勵孩子用說話講出內心的感受。
二) 留意孩子的情緒需要
由於孩子未必懂得用說話表達自己的情緒,而多用較間接的方式來表達情緒,所以父母必須仔細聆聽和觀察孩子的說話及行為,找出背後的訊息,才能敏銳地了解孩子當時的感受。同時學懂鼓勵孩子用說話講出內心的感受。
三) 教導孩子觀察自己與他人的情緒變化 增加孩子有關情緒的詞彙,教導他們辨識情緒。 父母多與孩子分享感受,包括自己的一些負面情緒,並分享或示範自己的處理方法。
三) 教導孩子觀察自己與他人的情緒變化
增加孩子有關情緒的詞彙,教導他們辨識情緒。
父母多與孩子分享感受,包括自己的一些負面情緒,並分享或示範自己的處理方法。
四) 多聆聽、少批評 父母嘗試設身處地去明白孩子的感受,用心聆聽孩子的說話,並觀察他們的身體語言、面部表情及語氣。 當孩子遇到情緒困擾時,幫助孩子去口頭描述當時的情緒,達到安慰的效果,並讓孩子明白可以用言語表達內心的感受。
四) 多聆聽、少批評
父母嘗試設身處地去明白孩子的感受,用心聆聽孩子的說話,並觀察他們的身體語言、面部表情及語氣。
當孩子遇到情緒困擾時,幫助孩子去口頭描述當時的情緒,達到安慰的效果,並讓孩子明白可以用言語表達內心的感受。
五) 適量的指導、培養孩子解決問題能力 透過適量的指導讓孩子嘗試獨立解決問題,並從錯誤及失敗的經驗中學習。 父母要為孩子清楚界定不適當的行為,例如一些傷害他人或自己的行為,目的是要讓孩子明白這種表達負面情緒的方式是不恰當的。
五) 適量的指導、培養孩子解決問題能力
透過適量的指導讓孩子嘗試獨立解決問題,並從錯誤及失敗的經驗中學習。
父母要為孩子清楚界定不適當的行為,例如一些傷害他人或自己的行為,目的是要讓孩子明白這種表達負面情緒的方式是不恰當的。
六) 親子時間 妥善安排工作及家務的時間,每天最少騰出十五分鐘與孩子傾談或遊戲。 嘗試了解當天在孩子身上發生的事情,鼓勵孩子多回憶及談論愉快的經驗,發掘日常生活中正面的事情。 與孩子一起檢討不愉快的經驗,幫助孩子去改變負面思想,培養樂觀的想法。
六) 親子時間
妥善安排工作及家務的時間,每天最少騰出十五分鐘與孩子傾談或遊戲。
嘗試了解當天在孩子身上發生的事情,鼓勵孩子多回憶及談論愉快的經驗,發掘日常生活中正面的事情。
與孩子一起檢討不愉快的經驗,幫助孩子去改變負面思想,培養樂觀的想法。
七) 父母對子女的肯定和讚賞 留意孩子的優點及長處,對孩子的良好表現加以適度讚賞。
七) 父母對子女的肯定和讚賞
留意孩子的優點及長處,對孩子的良好表現加以適度讚賞。
八) 對孩子的期望要切合實際 接納孩子的不同個性、才能和興趣,提供適當的栽培和指導。 欣賞孩子在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不要太看重成果。 不要把目標訂得太高,應按部就班地鼓勵孩子達到目標。
八) 對孩子的期望要切合實際
接納孩子的不同個性、才能和興趣,提供適當的栽培和指導。
欣賞孩子在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不要太看重成果。
不要把目標訂得太高,應按部就班地鼓勵孩子達到目標。
九) 良好的待人接物態度 父母樹立好榜樣,教導孩子良好的待人接物態度。
九) 良好的待人接物態度
父母樹立好榜樣,教導孩子良好的待人接物態度。
十)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鼓勵孩子多參與群體活動,建立孩子在團體中的歸屬感。 幫助孩子改善社交技巧。以及避免採用不適當的方式處理孩子的情緒。
十)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鼓勵孩子多參與群體活動,建立孩子在團體中的歸屬感。
幫助孩子改善社交技巧。以及避免採用不適當的方式處理孩子的情緒。
摘自:衛生處學生健康服務
香港地人人都有壓力,就連小朋友也不例外,事實上,香港讀書壓力實在不輕,爸媽可如何協助子女處理壓力?
找出主要的壓力來源,可以幫助我們集中精力來有效解決問題。對學生來說,常見的壓力來源有:
1) 與學業和就業有關的困難,例如繁重的功課、考試、缺乏就業選擇等。
2) 與同輩有關的困難,例如與同學、朋友或戀人有糾紛或覺 得不被他們接納等。
3) 與家庭有關的困難,例如與家人爭執、家人患上嚴重疾病等。
4) 與生活環境有關的困難,例如轉校、搬遷或移居外地等。
處理壓力 4 式
面對壓力來源,應積極處理。
1) 主動尋求有關的知識和技巧。
2) 向適當的人諮詢意見或求助。 3) 持續努力以赴,解決困難。
2) 向適當的人諮詢意見或求助。
3) 持續努力以赴,解決困難。
4) 評估效果,改善不足之處同時欣賞自己作出的努力及成果,鞏固成功經驗,促進成長。
摘自:衛生署學生健康服務
開學已經近一周了,在新環境,面對陌生的老師、同學,你的孩子能適應校園生活嗎?
最近,成年人對於 TSA 的討論沸沸揚揚,而其實孩子才是事件中的主角。
除了 TSA 之外,孩子還要應付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不論是學業成績,還是課外活動——種種成年人未必能夠察覺或體會的壓力。孩子們,正活在一個「你死我活」的世界中。
JCCAC 藝術節 2015 主辦的戲劇創作工作坊,正好希望藉著這個工作坊,給小孩子鬆一口氣的機會!讓孩子們走進一個沒有得失、成敗或對錯的環境之中,好好享受真正的童年樂趣,發揮想像,大膽嘗試、表達,盡情創作及交流。
活動詳情
日期:13 / 12 / 2015 (星期日)
時間:14:00 - 16:00
地點:賽馬會黑盒劇場
查詢:鍾寶強(電話:9330 3907 / 電郵: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網址:www.amitydramaclub.com
對象:小四至小六學生
相關內容
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 (關學聯)今早與SEN權益會舉行《學童學習情況》調查報告發佈會,發現絕大部分學童面對沉重課業壓力時,會出現厭惡情緒,部分人更感恐懼。
此外,逾 40% 家長雖感到課業量不合適,但為怕蝕底,仍會催谷子女,令家庭關係變差。且以10分滿分計,近半學童面對全港性系統評估(TSA)時壓力程度達 7 至 10 分,我們建議取消TSA減少操練壓力,並減少學習時數及考測數量,針對學生天賦提供多元教育環境。
圖片:關學聯
港童功課壓力大,到底有何方法舒緩?以下 7 大舒緩貼士,爸媽可以作一參考。
1) 安排小休來緩衝累積的壓力,例如每當持續溫習滿兩小時便休息二十分鐘。
2) 適量地享受消閒活動來渙發身心,例如聽音樂、看電影、參與各式各樣的運動等。
3) 實踐鬆弛運動,例如漸進式肌肉鬆弛法、腹式呼吸法等。
4) 善用支援。有需要時,向適當的人例如家人、師長、朋友或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5) 與他們一起努力,面對困難,拒絕以不當的方法面對壓力。
6) 拒絕以吸煙、酗酒或吸毒來減壓,因為它們都會衍生其他嚴重的不良後果,壓力反而有增無減。
7) 持續逃避正常生活要求,例如曠課、逃避接觸家人、師長和朋友等,這樣會使問題惡化。
立法會最後否決「要求取消小三全港性系統評估 TSA」議案。民建聯李慧琼提出修正案,她表示曾陪女兒一起做 TSA 練習,發現題目太深,令人感到氣憤。
李慧琼在其個人網頁中指出,TSA 在小學三年級的學期結束前進行考核,提供一把客觀的量尺,去了解學生在過去三年的學習成績,從而作出改善。
接二連三的悲劇充斥整個 9 月,一學童疑因學業問題自尋短見,實在令人痛心。
今早,又看見一宗令人心酸的報導,聖誕假後首上學日 15歲仔利用「校呔」吊頸亡,近數個月,差不多隔一個星期就有年青人輕生,到底他們是真的「自殺」嗎?
有些媽媽為了養育孩子,犧牲自己的生活與時間,甚至放棄工作與興趣。但是當媽媽久了,可能會感覺很大壓力,開始對孩子越來越沒耐性,甚至會後悔婚姻與懷孕生子,覺得要陪伴孩子很煩,甚至身體出現壓力症狀。
當媽媽久了,可能會感覺很大壓力,開始對孩子越來越沒耐性,甚至會後悔婚姻與懷孕生子,覺得要陪伴孩子很煩,甚至身體出現壓力症狀。
香港爸媽都十分緊張孩子的功課和考試,但過份的催逼只會弄巧反拙。
全城繼續關注 TSA 最新動態發展。昨天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舉行了逾 10 小時的公聽會,總共有超過 130 名家長、學童、教師和團體代表等出席表態,當中絕大部分家長要求立即取消小三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署理教育局長楊潤雄表示,不排除會對 TSA 作出重大調整,但暫時仍不考慮取消。
面對考試壓力,出現緊張情緒的,通常以高小及高中的學生較常見,因為大家都會較關注公開考試的成績。
香港讀書出名多教科書,除了書之外還要帶一大堆文具,因此孩子需要一個良好的書包,為了保護好孩子的脊椎,一定要為他們選擇一個合適的書包。
教養仔女難免有激氣時刻。有調查發現,72%家長教子女時感壓力,繼而引發親子矛盾,向孩子發脾氣或體罰,專家建議家長要管理自己情緒,或以靜觀方法,減輕育兒壓力。
「養不教,父之過」,為人父母不但要養活孩子,亦要好好教育下一代,但育兒責任往往成為家長終身學習的課題。新生精神康復會(新生會)早前訪問210位家長,調家長壓力指數。結果顯示,72%家長在教子女方面感受壓力,3大壓力來源為「擔心子女未掌握到足夠多的技能,以應付日後在社會上競爭」(62%)、「擔心子女升學」(58%)和「覺得自己太嚴厲/寬容而自責或感到愧疚」(56%)。
家長面對壓力,容易引起親子矛盾和負面情緒。8成家長曾以口頭責備子女「唔聽話」,亦有逾40%家長經常向小朋友發脾氣或體罰,甚至有16%人會拋擲物件或使用武力。近半家長認為,只得到較少甚至沒有支援,去處理教養子女時的困難和壓力。
新生會臨床心理服務主任凌悅雯建議,家長面對教養壓力,可用靜觀溝通方法處理,如深呼吸,先冷靜情緒,後細心聆聽孩子說話,再作教導。
機構早前邀請25名家長參加靜觀親職先導課程,課程包括透過靜觀進食、靜觀步行、靜坐等練習、小組分享及討論,家長完成課程後,壓力平均分下降,抑鬱及焦慮症狀亦由「輕度情緒困擾」,減至「接近沒有或正常程度」,子女行為問題亦由「異常」降至「正常」。
新生會將與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進行靜觀親職課程大型研究,現正招募160名家長參加,家長可免費參加8節課程,詳情:https://bit.ly/2kqGHUT。
圖片來源:新生精神康復會Facebook
小朋友的表達能力有限,一旦出現困擾,未必可所欲言的將心底話和盤托出,也未能將情緒宣洩。透過藝術治療,有助孩子將壓抑的情緒舒抒發出來。
一位 8 歲大的小朋友,因為觀看了一齣鬼片後經常疑慮家中有鬼。原本生活正常的他,突然起了變化,除了晚上不敢獨自上洗手間,睡覺時也要將房間的燈光亮著,以及要爸媽陪伴在側。
別以為孩子年紀少,身體所能承受的壓力就比成年人大,當家長坐在電腦前工作多個小時會有頸肩腰背痛時,其實孩子每天上課做功課近十小時,所受的壓力亦不比家長少。脊椎錯位漸漸出現年輕化,更有患者由中一起出現相關病徵,至考DSE時痛至難以應考。是時候正視脊椎錯位問題!
家長有工作壓力、孩子有讀書考試壓力,總之壓力無處不在,又未必人人懂得釋放,漸漸情緒問題變得愈來愈普遍。在普世歡騰的聖誕節,領展特別舉辦全港首個以歡樂減壓為主題的聖誕活動 - 「聖誕好輕 Zone」,聯同推動情緒健康教育的註冊非牟利慈善團體「心晴行動慈善基金」打造一系列減壓及抒發情緒的聖誕裝置及遊戲為都市人減減壓。
「聖誕好輕Zone」活動將於領展旗下4個商場包括黃大仙中心、樂富廣場、H.A.N.D.S及頌富廣場舉行,還請來風靡全球的鬼馬貼圖角色Tuzki與大家見面,為香港人送上零壓力的輕鬆聖誕。
適逢Tuzki十歲生日,今個聖誕特別來港與各位大人小朋友過節,並一起慶祝,以其無限歡樂的造型及四大減壓元素:「釋放能量」、「分享關愛」、「抒發情感」、「傾訴心聲」為主題,於四大領展商場設置聖誕減壓主題裝置及遊戲,免費供市民參與,讓大家鬆一鬆。
精選活動情報:
第一擊:聖誕街頭快閃活動
Tuzki 將乘坐開蓬車「落區」進行街頭愛心行動,並大跳兔瘋舞、免費合照 及大派減壓錦囊,想野生捕鑊就要留意出沒地點。
日期:11 月 6 日至 11 月 8 日
時間:下午2時至下午6時
出現地點:觀塘、黃大仙、樂富、大圍、荃灣、屯門、元朗、銅鑼灣、尖沙嘴及旺角
第二擊:領展聖誕好輕 Zone
領展今年找來鬼馬可愛的 Tuzki 當主角,利用他豐富開心的表情動作創作多個聖誕裝飾及遊戲,並融入不同的減壓元素,讓大家過一個輕鬆自在的聖誕節!爽呀!小編都想減吓壓!
日期:11 月 15 日至 2016 年 1 月 3 日
時間:上午10時至晚上10時
地點:黃大仙中心、樂富廣場、H.A.N.D.S 及頌富廣場
第三擊:「獨家限量版 Tuzki 」精美禮品換領
由12 月 1 日起,只須憑指定消費即可於領展旗下指定 28 個商場換領「獨家限量版 Tuzki 」精美禮品包括Cushion、手提袋及毛巾。(共30,000份,數量有限,換完即止)
換領日期:12 月 1 日至2016 年 1 月 3 日
換領時間:下午1時至下午8時
換領地點:領展指定 28 個商場之顧客服務台
其他活動:可致電3168 0080查詢。
延伸閱讀
【最期待的畫面】Line Friends聖誕朗豪坊玩文具派對
【又係聖誕活動】小孖星神話造形殺入屯門
【免費活動】勿失良機!遊戲童樂日公開招募
【童遊大澳】郊遊初體會 細味大澳的人情味 – 簡介篇
【童遊大澳】郊遊初體會 細味大澳的人情味 – 風景篇
學業、家庭、生活壓力,已讓整個家庭喘不過氣來,復活節長假期,除了要完成功課溫習之外,或許家長也可以抽空帶孩子出外走走,吸一口新鮮空氣,無愁無慮地玩才是真正放假。黃金海岸商場與Sweetwalk帶來「蹦蹦跳嘉年華」,變成小朋友最Like的充氣樂園,親子樂趣由此而來!
第 2 頁,共 3 頁
【聖誕活動】外籍英語老師講故事 邊學邊玩兼拎聖誕禮物
【會員有禮】送LITTLE TWIN STARS環保袋及兩用手提包
【又到聖誕】寄信畀聖誕老人要趁早 地址+截郵日曝光
【民調】82%父母嘆孩子長得快 唔想留遺憾可玩呢啲
【會員有禮】送挪亞方舟「童萌聖誕大派對」門票28套
【蒸焗注意】購買前後十個必須知道的事項
【自己方式】回鄉證申請竅門你要知
【防蚊產品大比拚】防範蚊、蠓揀邊隻
【急需幫手】警方呼籲市民提供柴灣失蹤女童消息
【入學全攻略】報讀PN、K1必知日期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