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生活|筲箕灣官立小學 學生體驗校園挖掘恐龍化石
香港首次發現恐龍化石,震撼全港,筲箕灣官立小學邀請主題式學習設計公司合作,首創於校園內舉行「恐龍化石挖掘先導計劃」,結合STEAM教育、古生物學及及國安教育(生物安全及生態保育)等,讓學生透過沉浸式學習,既認識中華文化又可體驗古生物探索。活動邀請本港首位恐龍博士親臨校園分享,並由專業設計團隊打造仿真古生物氛圍現場,學生化身小小古生物學家,由導師互動講解,介紹恐龍種類、生活時代及滅絕原因,並在專門指導下,學習挖掘到拼裝化石,從遊戲中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先導計劃不僅推動科學教育,亦希望啟發學生對未來的生涯規劃,為本地教育界帶來嶄新的多感官學習體驗。

以學生為本 學習中培養正向價值觀
屹立於區內接近四份三個世紀的筲箕灣官立小學,重視學生的全人發展,特別關注精神健康、自信心與良好生活習慣的建立,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提升閱讀能力,並推行 MVPA60「躍動校園 活力人生」計劃,協助學生養成恆常運動習慣。學校積極推行「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能力。透過富有啟發性及真實情境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觀察、提問、實地探索中深化知識理解,從多元化的學習經歷中,走進全人的成長旅程。學校期望讓學生在「從探索中建立抗逆力」、「從學習中培養正向的價值觀」,邁向健康、快樂、有承擔的生活方式。

學生化身古生物學家 遊戲中學習遠古尋源
香港首次發現恐龍化石,震撼全港,根據資料顯示,中國已發現超過300個恐龍物種,成為世界上發現最多恐龍化石的國家。校長王偉傑為讓學生既認識中華文化及體驗古生物學的機會;特意邀請主題式學習設計公司,透過《尋龍記》作主題,結合情境設計、STEAM及國安教育(生物安全及生態保育)等,引入嶄新的古生物工作坊及別開生面的互動環節,更為校園設置8米高的長頸龍,還有讓師生及家長從仿真度極高的巨型暴龍頭隧道,進入後面的恐龍教室,令大家沉浸在遠古時代的氛圍中;學校並邀請首位港產古生物學博士分享,如何從兒時興趣,一步一步努力實現成為首位香港恐龍博士,及到世界各地從事古生物研究的遊歷。

首位港產恐龍博士 分享職業啓蒙教育
馬慧芯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年僅27歲已取得博士學位,成為本港首位研究恐龍的女性古生物學博士。她在講座中向學生及家長講解古生物學的範疇,指出其研究對象包括遠古的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以及植物,研究時間橫跨37億年前至後期如恐龍與劍齒虎等時代,而考古學則集中研究人類的過去,進一步深化公眾對兩者的理解。

馬博士亦分享於世界各地考察的圖片與影片,細說成長過程如何由興趣啟蒙,逐步踏上成為古生物學家的專業之路。當得知香港首次發現恐龍化石時,馬博士難掩激動,認為這是推動本地古生物研究的重要契機。她希望透過教育活動讓更多年輕人接觸古生物學。因此,她與主題學習設計公司攜手合作,協助設計相關的工作坊及課程起步,期望引發教育界對古生物學更多的關注。

校園挖掘恐龍化石 沉浸式古生物學探索
為配合古生物主題學習,王校長透過與主題式學習設計公司合作,於校園搭建全港首個流動化石挖掘專區,讓學生化身小小古生物學家,親身體驗挖掘恐龍化石的過程。活動模擬化石挖掘現場,設置沙坑、仿真恐龍骨架模型及工具,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擬古生物學家的工作流程。在專業導師指導下,學生透過分組合作,使用工具進行挖掘、拼裝化石,並學習還原恐龍骨架結構。同時導師亦透過互動講解,介紹恐龍種類、生活時代及滅絕原因,讓學生對古生物學有更全面的理解。

鼓勵幼小共融 同享優質教育資源
王校長為鼓勵幼小共融,更特別邀請幼稚園生到校,同享多元優質的教育資源,並為準一年級學生設置不同沙盆,讓幼兒首嚐徒手挖掘如三葉蟲、菊石、珊瑚及蕨類植物等小型古生物化石,同時進行配對,並挑選高年級學生,作為準師兄師姐協助導賞,讓幼稚園生與該校學生共同體驗沉浸式古生物學樂趣。

王校長希望透過沉浸式體驗,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及探索精神,亦藉此提升他們的觀察力與邏輯思維能力。計劃亦融合課堂內外學習元素,讓學生從實踐中了解地球歷史、生物演化與科學研究的價值。此外,活動亦有職業啟蒙元素,透過延伸學習讓學生了解古生物學、地球科學等領域的專業知識與發展方向,啟發學生思考未來志向。今次在校園中進行挖掘活動,不僅標誌着本地教育的創新突破,更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與科學探索精神,讓更多學生有機會接觸這門深具學術與文化價值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