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節|中醫拆解3大常見疾病 推介健脾消滯+除濕食療 附驅蟲香囊自製方法
端午節,「端」是指開端的意思, 「午」是指十二地支中屬火,陽氣致極。所以端午是指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間,此時天氣逐漸炎熱,蛇蟲蒼蠅滋生,細菌病毒易於繁殖,食欲下降,濕熱困重。因此端午節以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和皮膚病最為多見。
呼吸系統:病毒性感染(時行感冒)、扁桃腺炎(乳蛾)、腮腺炎(發頤)(痄腮)
消化系統:腹瀉、痞滿、小兒積滯、手足口病
皮膚病:濕疹、汗疹、過敏性皮炎、蟲咬

中醫可以怎樣防病?
端午沐蘭湯
端午沐蘭湯,是指古時人們於端午時節採下中藥用來沐浴。時至今日中藥藥浴,經常用於養生保健,如婦女產後,痛症痺症,皮膚病等。利用芳香化濁的草藥煎湯沐浴。小朋友易於接受,亦可避免小朋友打針之痛和服藥之苦。透過皮膚經絡直達病灶,亦可避免內服藥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功效:芳香化濕,開竅醒胃,避邪扶正
材料:佩蘭30克,艾草30克,菖蒲20克
使用方法:把材料加入清水2500毫升,煮沸40分鐘,倒入盆內(濾留渣,備用複煎),先洗軀幹、四肢5-10分鐘,然後浸泡兩腳10分鐘。(第二次可直接加水煎煮)。高血壓患者應坐著淋浴,並保持室內通風。
自製香囊
中藥香囊的揮發類物質,可以刺激呼吸道黏膜產生黏液,並且提高血清、黏膜和其他組織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從而提高機體免疫力。
功效:驅蟲避瘟,芳香扶正
材料:蒼術6克,艾草6克,菖蒲6克,草果3克,吳茱萸3克
制作方法:把材料搗碎後,裝入茶包袋中,再放進香囊內。
用法:可掛於老人和兒童的胸前,或置於前胸口袋、隨身手袋或睡前置於枕邊,有提升免疫力。如香氣漸失,建議每2至4星期更換一次。
古書記述適量吃粽子、飲雄黃酒能健脾開胃、袪除暑熱。但注意心血管病、胃腸病、糖尿病患者、老人和兒童應盡量少吃。
時令食療介紹
1. 赤小豆薏苡仁粥
功效:健脾養胃,利水除濕。
適合食慾不振,大便粘膩,體倦疲勞之人士
材料:赤小豆30克,生熟薏苡仁30克,生薑2-3片,陳皮10克,白米100克,黑糖適量
方法:
1. 將赤小豆、生熟薏苡仁、白米洗淨,用冷水浸泡2小時。
2. 加入2公升水,生薑陳皮,小火熬煮2小時即可食用。
3. 可加少量黑糖調味。
2. 荷蓮薏仁茶
功效:清暑利濕 解膩消滯。
適合體型肥胖,口氣重,痤瘡,大便不調之人士
材料:荷葉30克,生熟薏苡仁30克,蓮子30克,白米10克,生薑2-3片,陳皮一片,片糖適量
方法:
1. 將材料洗淨,用冷水浸泡20分鐘。
2. 加入2公升水,生薑陳皮,大火煮15分鐘後轉小火煮90分鐘即可食用。
3.可加少量片糖調味。
(文章由康河中醫診所 廖慧君 註冊中醫師授權分享)
-
踏入小暑,意味著將要迎來更熱的夏天,我們都少不免進食多了生冷寒涼之品以解暑,但是飲食生冷容易損傷脾胃,造成腸胃不適之餘,又使人疲倦,提不起勁,那麼有甚麼解暑的方法呢?1 day ago
-
許多家長都曾遇到小朋友口腔內突然冒出痱滋,小朋友因疼痛而抗拒進食、煩躁哭鬧,家長們既心疼又焦急。其實痱滋是一種常見發生在口腔軟組織上的疾病,導致口腔黏膜腫脹潰瘍。13 day ago
-
夏天又係蚊蟲出沒季節!小朋友特別「惹蚊」,隨時被叮至皮膚紅腫。內地有媽媽分享了兒子被蚊咬的慘況,引來一班家長的討論,直指自己的子女都有相同情況。即睇4大防蚊方法,以及中醫建議的解毒食療及止癢推拿方法!2 month ago
-
小朋友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抵抗力較弱,淋雨後容易受風寒濕邪侵襲,引發傷風感冒,因此,春季養生需注重「防風祛濕、健脾扶正」的原則。作為一名中醫師,我將從中醫經典理論出發,結合養生智慧,探討如何預防小朋友淋雨後的傷風感冒,並提供一些春天強身健體的方法,以及推薦一款適合小朋友飲用的保健湯水。2 month ago
-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通常落在每年陽曆的四月四日或五日。《歲時百問》裡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 故謂之清明。」清明時節萬物復蘇,是兒童養生的關鍵時期,此時有哪些兒童健康的注意事項?3 month ago
-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是春天的中分點。它正好是一年當中晝夜等長的日子,從中醫角度來看,春分是人體陰陽平衡的重要節氣,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因此人們保健養生也應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春分節氣多風、寒、濕邪,陽虛質、氣虛質、陰虛質患者在春分節氣轉化時有諸多不適症狀,尤其伴有風濕性疾病、腰腿痛、慢性呼吸系統等疾病的患者,春分養生尤其重要。3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