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向教育|辰民爸爸泰國孤兒院探訪學正向心理學 助孩子快樂成長的4大要點
不久前,辰民爸爸前往泰國探訪了一家孤兒院,這次經歷讓我感觸良多。我們總是認為,擁有父母的孩子理應是快樂的。然而,在這次探訪中,我看到了許多純真快樂的孩子,他們的笑容發自內心,並未因為失去父母而黯然失色。這樣的場景讓我開始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擁有父母真的能讓孩子更幸福嗎?或者,快樂的根源另有所在?

幸福與父母的關係
在孤兒院中,孩子們雖然缺乏父母的陪伴,但他們的純真和快樂卻令人震撼——這種快樂不是來自物質的豐富,而是內心的滿足。然而,我必須先表明,這些孩子是需要我們的支援的,他們缺乏基礎的生活保障和家庭關愛。然而另一方面,我也從事了11年的家庭教育,輔導過上千個孩子,這些經驗讓我明白,擁有父母並不一定等同於幸福。
我接觸過許多家庭,那些父母本來認為孩子是上天賜予的福氣,但在育兒的過程中,卻被日常的壓力和疲憊所淹沒,最終變得勞氣甚至對孩子失去耐性。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不僅未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關懷,反而常常感到挫敗和怨恨。這些孩子看似擁有完整的家庭,但內心卻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這讓我深刻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果父母不能在家庭中給予愛和支持,那麼即使擁有再多的物質條件,孩子也難以真正快樂。
弱勢社群與感恩的教育
在探訪孤兒院的過程中,另一個讓我深思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幫助弱勢社群。社會上常有人提倡向弱勢群體捐贈金錢和物資,這些行為無疑是善意的,但我並不完全認同這樣的支援方式。在我多年來的觀察中,當一些弱勢群體習慣了被捐贈,他們往往會失去感恩的心,甚至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這種心態不僅讓他們喪失了奮鬥的動力,還可能導致依賴性增強,最終陷入更深的困境。


這樣的現象不僅存在於弱勢群體中,甚至在城市中的孩子身上也有類似的情況。許多父母認為,現在的孩子生活在物質豐富的環境中,應該是幸福的。然而,研究顯示,現代孩子的心理素質卻並不如人們想像的那麼健康。缺乏感恩之心與過度的物質依賴,使得孩子們對幸福的定義變得模糊。他們可能擁有豐富的資源,但卻缺少內心的滿足感。
因此,品格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我們需要教導孩子學會感恩,欣賞他人的優點,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並且不要將所有事情視為理所當然。這種教育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質,還能讓他們更加珍視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快樂的根源:正向心理學的啟示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根據正向心理學家馬丁·夏曼(Martin Seligman)的研究,快樂其實是一個由多種因素構成的方程式。這個方程式包含了3個主要部分:我們與生俱來的快樂基因、生活環境和個人際遇,以及我們的態度、想法和行動的自主性。
研究顯示,生活環境和個人際遇僅僅佔我們快樂的10%。這意味著,大多數人努力賺錢以改善生活環境,認為這樣就能獲得幸福,其實並不完全正確。真正決定快樂的,是我們如何選擇面對生活,是我們的態度和行動。
對於孤兒來說,他們的生活環境和個人際遇確實是不幸的,但如果他們能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和滿足,擁有自主的空間,並理解自己努力的意義,他們也能獲得真正的快樂。這對我們作為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啟示。我們能否在教育中讓孩子感受到愉快、全神投入,並理解學習和生活的真正意義,才是我們需要深思的問題。
教育的根本:樂趣、投入與意義
因此,我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人明白,教育的根本並不是壓抑和壓迫,而是讓受教育者在過程中享受學習的樂趣,體驗全程投入的感覺,並最終明白學習對生活成長的重要意義。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我相信孩子們將能建立起健康的個人價值觀,成為心理素質健全、內心富足的人。
孤兒院的孩子雖然面臨困境,但他們的純真和快樂讓我看到,快樂並非取決於外部條件,而是內心的選擇。同樣地,我們的孩子,無論物質條件多麼優越,都需要通過教育來培養感恩、欣賞和珍惜的能力。這正是21世紀教育的核心價值,也是我們作為教育者和家長最需要關注的方向。
讓我們一起努力,培養下一代擁有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
最近有家長問孩子經常情緒起伏,一聽到哭聲已經心煩,都不知如何處理⋯⋯如果你有這疑問,希望這篇文章幫到你。6 day ago
-
小朋友用死記硬背的方法能夠更加「入腦」?不想小朋友「左腦入,右腦出」,其實都有很多簡單和親子娛樂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小朋友提升記憶力!20 day ago
-
當孩子憤怒摔門、大聲叫喊時,許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怎麼這麼不聽話?」香港小童群益會心理創傷輔導中心的表達藝術治療師邱靖枬姑娘分享,她的服務對象小恩(化名)的媽媽也帶著這樣的疑問來到中心。由於小恩晚上熬夜睡不著,早上不起床,因此常常為了上學與媽媽爭吵不休,讓媽媽每天早上都感到極大的壓力。21 day ago
-
人有不同情緒實屬正常,父母很多時會因子女的言行,引致憤怒。事實上,父母發怒時會直接影響子女的情緒及親子關係,對雙方都帶來負面的影響,所以父母要學懂控制自己的情緒,透過「情緒紅綠燈」的方法,讓自己在憤怒時冷靜下來,再從理性的角度分析整件事情,繼而與子女好好溝通,這情緒紅綠燈助父母平息怒火樣有助了解彼此的想法,增加親子關係。26 day ago
-
香港物質富裕,許多幼兒均有偏食的問題。當幼兒拒絕嘗試新食物或只吃特定幾類食物時,家長往往感到困惑和焦慮。保良局治療師團隊日常會接觸不少偏食幼兒,多數會以小組方式,透過不同活動逐步建立幼兒對進食的興趣。家長不妨參考當中的重點,認識處理幼兒偏食的原則。1 month ago
-
遊戲是寶寶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透過遊戲,寶寶不僅能認識自己,還能探索和理解周遭的世界。從人生首1000天開始,若父母能以「遊戲為本介入」方式,按月齡培育寶寶5大範疇的發展能力-溝通、粗大動作、精細動作、問題解決及社會適應能力,不單能保護寶寶在成長發展得到所需的優質刺激,亦能幫助建立安全親子依附關係,這對寶寶未來之學習、與人共處、解決困難、情緒表達及自信心...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