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但仍然可以用一個準則來判斷,那就是「安不安全」。利用以下介紹的三段式教養法則,就可以維繫較好的親子關係。
1. 在安全情況下:連結
只要環境安全,不妨允許孩子撒嬌討愛,跟他們建立「連結」。觀察孩子需要甚麼,並在安全的情況之下滿足他們。當然,這並不代表可以讓孩子任性耍賴,不可讓他們胡作非為、想怎樣就怎樣,而是要他們好好的...
9 year ago
-
1. 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那裏,怎能不甜?(雨果) 2. 家庭應該是愛、歡樂和笑的殿堂。(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 3. 溫和的語言,是善良人家庭中決不可缺少的。(印度《摩奴法典》) 4. 家有萬貫,不如出個硬漢。(錢大昕《恒言錄》) 5. 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王豫《蕉窗日記》) 6. 家庭是一項社會發明,其...9 year ago
-
1. 創造自己的舞步。 2. 用玩具樂器或敲打會發聲的物件來創造音樂。 3. 利用歌謠曲譜自編歌詞。 4. 編個故事講出來。 5. 編個笑話。 6. 想出一件物件可以有的不同用途。 7. 創作新的遊戲規則。 8. 誘導孩子去觀察及欣賞身邊的事物,包括欣賞大自然和藝術品。 9. 利用家庭用品來玩,例如沙發的坐墊可用來砌屋、築隧道、坐上去...9 year ago
-
常見的運動創傷及處理方法 1. 皮膚擦傷:指皮膚的損傷,多數因不慎跌倒而磨擦受傷;由於有傷口的關係,可能會產生感染。 處理方法:當有輕微擦傷時,可用清水沖洗傷口表面砂粒或穢物,然後用稀釋的消毒藥水清洗傷口,再用清潔紗布敷裹患處。如果傷口很深或流血不止,便應盡快到急症室接受治療。 2. 肌肉抽筋:抽筋是由於肌肉突然不自主地收縮而引致疼痛。抽筋的起...9 year ago

1. 食物的選擇要多元化,避免偏食。
2. 食物以穀物類為主,其次是蔬菜水果,並配合適量的肉、奶類或其代替品。
3. 飲食定時和定量,每日三餐不可少。
4. 烹煮或調味時,減少使用油、鹽和糖。
5. 多選低油、低鹽、低糖和高纖的食物。
6. 每天應喝6至8杯流質飲料。
摘自:衛生署
圖片:網絡
由於反應熱烈,廠商決定加推!$199 購...
9 year ago
-
蛀牙是兒童長牙瘡最主要的原因。當蛀牙程度嚴重至深入牙髓位置,牙髓組織會受細菌感染而壞死,細菌不斷滋長,並經由牙根末端擴散至鄰近的牙周組織,引致發炎及積聚膿液,形成牙瘡。 患上嚴重牙周病、牙齒破裂、牙齒耗損等時,都有可能引致牙瘡,但這些情況通常都發生在成人身上。 如果長牙瘡的牙齒得不到及時和妥當的處理,細菌會不斷擴散,感染鄰近的口腔組織,例如牙槽骨...9 year ago
-
1. 減少攝取脂肪,或油。 2. 多選用低脂食材,如脂肪比例較低的肉類、去皮禽肉。 3. 烹調前去除可見的動物脂肪和皮層。 4. 選用健康植物油作煮食,如芥花籽油、花生油、粟米油等。 5. 使用易潔鑊以減少用油量,或利用隔油壺隔去部分油分。 6. 多採用蒸、燜、燉、焯、少油快炒、上湯浸、焗等少油烹調方法。 7. 調味宜清淡。 8. 選用...9 year ago
-
至於轉換奶粉的過程並沒有硬性規定,只要視乎寶寶接受新口味的程度來調節。因為個別奶粉有不同的味道,有些孩子可能需要多些時間來適應。 家長可慢慢增加新粉奶的餐數。若孩子能接受,便可加快增加新奶粉的餐數,直至把舊奶粉完全取代。 家長替孩子轉用其他配方粉奶時,可能會發現孩子的大便次數、質地及顏色有所改變,這是因為不同牌子奶粉的添加成分(例如鐵質、益生素等...9 year ago

「兒子玩完玩具後不自己收拾?」、「吃過飯後不會自行收好?」、「不會自動自覺執書包上學?」,這些其實都有賴父母的教導。孩子將這些自己的責任都交給家傭姐姐,是習慣成自然的事,所以家長應該讓子女讓成一種負責任的習慣,讓他們知道「負責任是一種態度」。
只有負責任的孩子,長大後才會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人,爸媽要從生活小事中,一點一滴的協助孩子建立這重要的習慣與價值...
9 year ago
-
1. 愛及欣賞孩子 請家長每天寫下小朋友十件做得很棒的事情。並予以欣賞及鼓勵。 2. 訂定的「媽媽/爸爸時間」 每天晚上抽出三十分鐘時間給小朋友,告訴他們這是「媽媽/爸爸時間」,一起玩、看圖書,進行一些親子活動。 3. 分享與嘗試 家長需要對小朋友感興趣的事物也要表現感興趣。如:當家長與小朋友到商店時,在路上可一起欣賞四周的景物、人物、...9 year ago
-
1. 錯: 煲湯後的食物沒有營養,可以拋棄不吃而只喝湯。 對: 湯裏所含營養不多,大部份營養仍在湯渣,因此應連渣一起吃。 2. 錯: 凍肉的營養不及新鮮肉 對: 現代的雪藏肉類方法,能保持肉類營養,而凍肉價錢較廉宜,是可以考慮選購的食物。 3. 錯: ...9 year ago
-
早前,美國耶魯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的論文指出,家長對孩子說話的方式與態度,決定了孩子往後的人格發展。研究認為,家長與孩童溝通時,百分之八十是情緒上的溝通,剩下的百分之二十才是重點,只有孩子接受了「情緒」才會聽進去內容,並且執行。 研究提出了幾項建議予家長作參考: 1. 孩子懶惰時,家長可以說:「孩子只要你努力些便能做得更好!」 2. 孩子頑皮時,...9 year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