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天氣又熱又濕,是誘發很多皮膚病的季節,常見於小朋友身上的汗皰疹是其中一種。汗皰疹會於皮膚上出現一粒一粒的小水泡,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名譽副教授及香港過敏協會主席何學工醫生詳細分享相關資訊。
1 month ago
-
暑假過了一大半,許多家長開始為孩子準備新書包。本港學童書包過重問題嚴重,如何為孩子選擇合適的護脊書包呢?香港脊醫學會會員脊醫王俊華提醒,選擇書包時,最重要是讓孩子試上身,這樣才能確保書包是否合適。如果長期忽視書包過重的問題,將會對學童的身心發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1 month ago
-
大暑過後就是立秋。立秋後天氣不會馬上變涼,只代表季節開始向秋天過渡。此時天氣仍潮濕悶熱,暑氣仍未消退。暑濕之邪最易傷脾。脾主管肌肉四肢,暑濕困脾,身體會容易感到疲乏,甚則納食欠佳、腹脹及泄瀉。故立秋養生宜「健脾消暑」。1 month ago
-
認真覺得,很多舊時代的「育兒經」,其實是在誤人子弟,像以下這3個,真的該被徹底淘汰: 小時候胖不是胖?錯!胖就是胖!1 month ago

踏入炎夏,室外氣溫持續高企,酷熱天氣警告屢見不鮮,無論是成人或兒童都想躲在室內「歎」冷氣。醫生提醒家長,由於室內和室外的溫差大,若兒童氣管比較敏感,出汗後進入冷氣地方,令身體難以適應;加上如冷氣機沒有定期清洗,很可能積存細菌,容易出現「冷氣病」。
1 month ago
-
大暑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天的最後一個節氣,通常出現在每年的7月22-24日。此時,天氣炎熱,陽光充沛,氣溫達到一年中的最高點,濕氣重,人體容易受到外界氣候的影響,容易造成熱量過剩。因此,在大暑期間,選擇合適的飲食尤為重要。2 month ago
-
踏入小暑,意味著將要迎來更熱的夏天,我們都少不免進食多了生冷寒涼之品以解暑,但是飲食生冷容易損傷脾胃,造成腸胃不適之餘,又使人疲倦,提不起勁,那麼有甚麼解暑的方法呢?2 month ago
-
許多家長都曾遇到小朋友口腔內突然冒出痱滋,小朋友因疼痛而抗拒進食、煩躁哭鬧,家長們既心疼又焦急。其實痱滋是一種常見發生在口腔軟組織上的疾病,導致口腔黏膜腫脹潰瘍。2 month ago

端午節,「端」是指開端的意思, 「午」是指十二地支中屬火,陽氣致極。所以端午是指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間,此時天氣逐漸炎熱,蛇蟲蒼蠅滋生,細菌病毒易於繁殖,食欲下降,濕熱困重。因此端午節以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和皮膚病最為多見。
3 month ago
-
夏天又係蚊蟲出沒季節!小朋友特別「惹蚊」,隨時被叮至皮膚紅腫。內地有媽媽分享了兒子被蚊咬的慘況,引來一班家長的討論,直指自己的子女都有相同情況。即睇4大防蚊方法,以及中醫建議的解毒食療及止癢推拿方法!4 month ago
-
小朋友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抵抗力較弱,淋雨後容易受風寒濕邪侵襲,引發傷風感冒,因此,春季養生需注重「防風祛濕、健脾扶正」的原則。作為一名中醫師,我將從中醫經典理論出發,結合養生智慧,探討如何預防小朋友淋雨後的傷風感冒,並提供一些春天強身健體的方法,以及推薦一款適合小朋友飲用的保健湯水。4 month ago
-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通常落在每年陽曆的四月四日或五日。《歲時百問》裡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 故謂之清明。」清明時節萬物復蘇,是兒童養生的關鍵時期,此時有哪些兒童健康的注意事項?5 month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