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冬季節的天氣容易令兒童患上上呼吸道疾病,當中,嘶哮症可算是其中一種兒童常見的傳染性疾病,雖然症狀與流感相似,但由於患者的氣管及咽喉受病毒感染,呼吸時會出現喘鳴聲,咳嗽聲與海獅的叫聲尤為相似,最重要是如果患者的氣管收縮會引致呼吸困難,增加死亡風險,所以家長要留意兒童有否出現嘶哮症的典型徵狀,及早求醫為上策。
留意典型症狀
嘶哮症亦稱哮吼(Croup),是一種具傳染性的常見兒科疾病,最常出現在五歲或以下的兒童身上,秋冬及初春季節(11月至4月)為發病高峰期。嘶哮症是多由病毒,例如副流感病毒及流感病毒所引致;亦有細菌,例如多感染外國兒童的流感嗜血桿菌所引致。患者最初會出現類似感冒的徵狀,但由於病毒集中患者的主氣管及咽喉位置,所以患者的咽喉腫脹,呼吸受阻,以致出現呼吸困難,呼氣和吸氣時會發出喘鳴聲(Stridor),尤其吸氣聲大過呼氣聲;並會出現乾咳、咳聲短促和持續,尤如海獅般的叫聲,以及聲音沙啞等典型嘶哮症症狀。

與哮喘有所不同
嘶哮症與哮喘有所不同。哮喘是一種過敏及反覆發作的慢性疾病,主要是長期致敏源在有過敏體質患者的氣管慢慢形成,再因外在環境因素如病毒感染及影響下發作,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或鼻病毒(Rhinovirus, RV)等,但哮喘病本身沒有傳染性。嘶哮症和哮喘的患者呼吸時所發出的聲音有所不同,哮喘患者較小的氣管受阻塞,所以通常呼氣才會發出聲音,而嘶哮症患者呼吸時均發出聲音。
及早作適當治療
家長如發現幼兒出現以上嘶哮症的典型徵狀,便要立即求醫。嘶哮症是由病毒感染,病徵輕微的患者呼吸時出現喘鳴聲,約數天便有所改善,病情約一星期左右便會痊癒,但如處理不當或延誤治療,可能會影響患者呼吸,嚴重的甚至會引致死亡。另外,當幼兒錯誤吸入膠珠或藥丸等異物至氣管或肺部時,同樣會出現呼吸困難等類似嘶哮症的徵狀,所以要及早由醫生斷症。

治療方面,醫生會視乎患者呼吸情況及咳嗽的嚴重程度,處方藥物及安排適當治療,例如用口服、注射或吸入式類固醇給患者作治療,以紓緩患者的哮吼及呼吸困難的情況;另外亦會以吸入式腎上腺素霧化劑來治療患者,並觀察療效的持續性。不需住院的患者要在家中多休息,家長要保持家中空氣流通,以及留意患者的咳嗽情況、呼吸是否有困難及血含氧量。
預防勝治療
預防兒童患上嘶哮症與預防流感的方法相同:
1. 保持個人衞生,勤洗手。觸摸口、鼻及眼之前、進食前及接觸公共物件後要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用紙巾掩蓋口鼻,將紙巾掉入垃圾桶,並要徹底清潔雙手。
2. 正確佩戴外科口罩
3. 避免去到人多擠迫的地方
4. 注意均衡飲食
5. 有充足休息
6. 進行適量運動
以上資料由兒童呼吸科專科醫生譚一翔提供
@2021Healthy Seed
-
在這個轉季時期,兒童特別容易患病,當中由腸病毒所引致的疾病最為常見,雖然大部份的腸病毒都是無症狀,患者亦會自行痊癒,但家長要當心腸病毒71型所引致的手足口病,其傳染性高,加上可能引致嚴重的併發症,所以要提高警覺,以免兒童受感染。有關於感染腸病毒的迷思?現由香港大學名譽助理教授劉慧思醫生為大家逐一解答。5 day ago
-
你的小朋友是不是也有咬指甲、撕手皮、咬嘴唇之類的小習慣?如果放任不理這些壞習慣,最壞情況可能會像以下事件中的小朋友,需要入院治療……20 day ago
-
幼童未必能好好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假如他們感到不適,家長須多加留意,否則可能釀成悲劇。巴西一名四歲女童睡覺時被蠍子螫醒,但因不懂說明情況,結果其母只讓女兒喝一杯水,便讓女兒重新回到床上。最終女童再被蠍子螫到,更因蠍子的毒液引發心臟停頓而不治。1 month ago
-
小朋友好奇心重,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小物件,對小朋友來說卻有很大的安全隱患,家長一個不留神就會釀成意外……1 month ago
-
第五波疫情自2月爆發以後,有少部分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康復不久再度發燒,更出現痾嘔肚痛、眼紅、紅疹、頸部淋巴結腫大、士多啤梨脷等等,原來是患上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簡稱MIS-C)。此病症狀與兒童心臟病川崎病極為近似,有兒科專科醫生就教家長分清楚。2 month ago
-
你的寶寶在深夜都不肯睡覺?日間沒有午睡的習慣?每日的睡眠時間少於八小時?半夜醒來便難以入睡?以上這些嬰兒睡眠問題的確令不少家長大傷腦筋,不知怎樣處理。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名譽副教授及香港過敏協會現屆主席何學工醫生建議家長跟從以下令嬰兒入睡的五大方法,一齊「瞓個好覺」。2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