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生陷阱】小朋友生疣須正視 醫生:皮膚有粒粒勿輕忽
疣其實很常見,是指由人類乳突病毒 (HPV) 感染所致的表皮不正常角質增生,形成皮膚表層上出現小而粗糙、堅硬的生長物;顏色與正常皮膚相似;可以生長在身體任何皮膚生長,包括手、腳、頸、臉及頭皮。需要正視「疣」的出現,因為疣是傳染性皮膚病,來自人與環境,或是人與人接觸時,接觸到病毒而致。
內外全科醫生鄭清穗醫生表示,近年因為不能外遊,很多家庭都會去staycation,但酒店浴室地板、房間地氈、泳池等若沒有清潔妥當,客人都有機會感染到疣。不過,經接觸而感染到會引致疣的HPV 病毒後,其實不一定會生疣,有的人抵抗力較強,可能免除生疣危機,或即使長出疣後亦能自動痊癒。但抵抗力較弱的人士,便容易發病。

如懷疑小朋友生疣,宜及早讓醫生作診治。市面上治療疣的方法有幾種,例如腐蝕性藥物、冷凍棒、二氧化碳(CO2)激光,醫生會根據疣的情況、病人意願來選擇合適療程,療程未必可以一次清理,每次待傷口癒合後再診斷是否繼續進行下一次治療。

家長也一定要多加留意,教導小孩注意個人衞生:不要共用物品如拖鞋、毛巾或梳;不要咬手指,這樣會導致手上有傷口,讓病毒侵入。爸媽日常亦可多加留意孩子的情況,如發現皮膚有粒粒,而不知道是什麼的話,就要及早求醫和接受治療,避免越發嚴重。

《親子頭條》多元化介面方便家長接收最新育兒資訊 讚好《親子頭條》Facebook 專頁
追蹤《親子頭條》Instagram
-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是春天的中分點。它正好是一年當中晝夜等長的日子,從中醫角度來看,春分是人體陰陽平衡的重要節氣,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因此人們保健養生也應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春分節氣多風、寒、濕邪,陽虛質、氣虛質、陰虛質患者在春分節氣轉化時有諸多不適症狀,尤其伴有風濕性疾病、腰腿痛、慢性呼吸系統等疾病的患者,春分養生尤其重要。1 day ago
-
大家有沒有聽過一種病叫「掌摑病」?其實「掌摑病」是「第五病」的別名。第五病是由細小病毒Parvovirus B19引致的出疹性疾病。患者多為兒童,病徵是面部會出現典型紅疹,面頰呈紅色,像被人打了一記耳光,因而得來此別名。今次兒科專科 林嘉儀醫生會為大家詳細談談關於「第五病」的成因及其治療方法。1 day ago
-
3月6日是農曆廿四節氣中的「驚蟄」。「蟄」為藏也,亦可解作動物在冬天藏匿的意思。「驚蟄」,即是在這天前後,春雷作響,驚動了藏匿於泥土中冬眠的蟲子,把蟲子喚醒,重回大地,象徵萬物更新,生機勃勃。在「驚蟄」這個乍暖還寒的時節,要小心照顧小朋友的健康,好好調理一下。以下是一些小朋友「驚蟄」前後的調理要點:17 day ago
-
鼻敏感,古時稱「鼻鼽」,表現為突發性鼻癢、鼻塞、流鼻水和打噴嚏等,在兒科病當中屬常見病,往往和久咳、反覆感冒、哮喘病,甚至其他敏感症,如濕疹等有關連。24 day ago
-
纖維肌痛是一種慢性痛症,稱為「公主病」,通常會出現於20至55歲的女士。根據歐洲的文獻顯示,女士出現纖維肌痛的機率為男性的六倍,而一般來說,中年女士出現纖維肌痛的機率較高。患者全身肌肉及關節酸痛,影響行動及生活質素。病人啲同時會出現疲倦,睡眠質素差,記憶力退化及腸胃不適、肚瀉等症狀。25 day ago
-
小朋友的身高除了是遺傳因素,有充足的睡眠、均衡飲食及適量的運動也有助長高,想幫助小朋友快高長大,其實亦要掌握兩個睡眠關鍵時間,同時,家長亦要留意,小朋友瞓覺開小夜燈,也會對身高發育造成影響!26 day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