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學會珍惜】軸物行者 用STEM推廣自造者文化

【教孩子學會珍惜】軸物行者 用STEM推廣自造者文化

軸物行者 創辦人Paddy Ng

 

循環再用 研發非常平民流動載具

軸物行者共同創辦人Paddy表示,兩年前第一個作品是流動展覽車,講述有關土瓜灣社區的故事:「與其舉辦一個定點展覽然後叫人來看,倒不如主動點將訊息傳出去吧!當初認識了單車發明家的拍檔陳培基(Gary),他創作了許多市面上無得買的單車,當時我很欣賞他,但慢慢他覺得這條路已不知可如何走下去時,我們就有了念頭,利用自己的創意,去試試研發更多單車或載具,幫助到更多人,而不止於尋找滿足感,於是成立了軸物行者。」

 

【教孩子學會珍惜】軸物行者 用STEM推廣自造者文化

「當然我們不一定只製作單車,任何與車輛有關的裝置都會做,所以統稱『流動載具』。我們有個特點,就是大部分的發明都是從垃圾堆中找材料,例如我們做過『平民美食車』,用以回應財爺版本的『美食車』。平民不只是指平民價錢或食物,最重要是平民不只享受,還可以參與其中,於是我們的車是由一架舊的單輪花式單車,一架輪椅、一塊床板等就製作而成了。美食車可能不算華麗,但至少輕巧簡單實用,之後更聯同一班倡議墟市的社工朋友和創作者,在油麻地舉辦了屬於我們的『平民美食節』,那架車在當中大派用場,我們希望令身邊的人知道小販車可以不是以前較骯髒的模樣的。將垃圾循環再用是我們的創作原則。」

 

【教孩子學會珍惜】軸物行者 用STEM推廣自造者文化

由單輪花式單車、輪椅、床板結合製成平民美食車。

 

回應社會議題 推動自造者文化

香港的職業選擇不多,Paddy希望透過軸物行者,推動自造者文化:「最簡單我希望可帶動思考『為何香港的職業選擇那麼少呢?』要不金融地產,要不服務性行業,自造者在外國是能糊口的,但在香港實在太難了,我們大部分核心成員由當初只是為興趣而成立公司,到現在已全部辭職投身自造者工作,就是希望推動自造者文化。在推動的同時,我們的創作過程也關心社會議題,例如我們的工作室位於基層和中產共融的土瓜灣,這地區正面對很多重建議題,很多市民未必清楚,於是有了流動展覽車;又例如單車在香港只能是消遣活動,或像李慧詩般成為職業單車手,但外國卻可成為工作和上學的代步工具,也可幫速遞公司運貨等,為何香港不能呢?我們希望透過雙手,對社會議題作出回應,展示更多可能性。」

 

自造者文化令人學懂珍惜

軸物行者過往舉辦過不少親子工作坊,推廣自造者文化,令小朋友學會珍惜:「現今社會物質太豐富了,要買玩具何其容易,其中一個舉辦過的工作坊是製作恐龍車,我們撿了很多卡板木頭和廢車軚,當孩子在工作坊看到爸爸很努力裝嵌恐龍車,對這玩具的態度就自然完全不同了,不但自己會很落力幫手,雙方合作又可增加親子關係。我們之後收過不少短片,看著孩子騎著自造的車在屋苑玩,媽媽都說孩子很自豪呢!」

 

「在我們的角度,目的已經達到了,令孩子知道玩具不一定是要買的,開心不一定要從買的一剎那獲得,透過自造,那種開心或許會長久少少,也會相對較珍惜這玩具。我們也會教導製作電動車,將Tesla看似複雜的原理簡化,務求令人感到簡單易明,而且更要容易做到,沒人想過家中的電鑽可以成為引擎吧?也沒想過單車用來煞車的線可作腳掣吧?除此之外,我們經常在馬路旁看到的花盆本是一個美好的概念,但裡面經常沒草,又佈滿煙頭,為何人們會不愛惜呢?於是我們又在垃圾站撿膠軚,切開一半,開始嘗試種植常綠植物,在工作坊後我們會叫小朋友拿盆栽到社區,問問店舖老闆可否幫忙照顧,我們由上年開始就送了幾十個花盆出去,到今時今日部份仍然存在,我相信各位老闆都明白車軚花盆跟馬路旁政府的花盆功能都一樣的,但知道了是出自街坊之手,就會相對較珍惜。」

 

【教孩子學會珍惜】軸物行者 用STEM推廣自造者文化

循環重用資源,創造有趣玩兒。

 

透過STEM提升SEN學生學習體驗

Paddy續道:「近半年我們教的多是讀書相對較遜色的學校,面對不少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SEN),甚至亦到過輕度智障的特殊學校做STEM的課程。根據過往經驗累積,我們已慢慢掌握到SEN學生的性格,他們可能未必夠專心,但背後的原因是他們需要存在感,較被動,不懂得表達意願,所以我們的課程也有顧及他們的需要。」

 

「愈來愈多學校的心態較以前開放,他們會替你爭取些資源回來,甚至作出遷就,用本身的課堂讓孩子接觸自造這回事,達致雙贏。以前或許只是一堂教造車的工作坊就算,但現在可能會跟任教專科的老師合作交流,如化學、物理等,看看這些元素能否放到我們的課程內。只要多加討論,效果就會慢慢加大,才會知道添加什麼元素對學生最好。」

 

見證學生的改變

自造者文化包含多方面,不一定是職業導向,也可以是解難方法。Paddy舉出例子:「試過教一間學校的初中,校長事先跟我們備案這班學生很不專心,又破壞學習氣氛,但之後上課發現,其實他們有很多想法,希望幫人,就想設計一條在婆婆摔倒後有通報功能的枴杖等,只是不懂做而已,於是我們逐步教他們工具如何用、要採取哪種技術等知識,當他們動手做時,就慢慢專心起來了,而且是由基本功提升至解難層面,帶他們一起實現當初的想法。當然,這是一個實驗,有些會成功,有些會失敗。」

 

失敗其實是一個經驗,而且是很重要的學者過程。

 

「他們從失敗中可以領略何謂責任感,就算最終失敗也是自己的責任。在課程後的評估表格,學生都表示雖然失敗了很失望,但起碼在當中學會解決了問題。這些學校雖然成績不算好,但以STEM作切入點去教育反而帶來預期不到的效果,甚至校長在下學年都推薦給中二和中三,希望日後可將自造者文化傳播給更多人吧!」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 上次分享到飼養鸚鵡前,先要了解鸚鵡的壽命及鳥籠,今次接著分享寵物鸚鵡的飲食、衛生、運動的需求。當然,不同品種的鸚鵡有更仔細的飼養學問,大家先簡單了解過養鸚鵡的基本條件,再認真考慮如何飼養又聰明又愛和主人互動的寵物鸚鵡。
    1 year ago
  • 「鸚鵡會說話」是大部分人對鸚鵡的既有印象,雖然並非每種鸚鵡都會說話,但大多會發出響亮的聲音來!鸚鵡品種繁多,主要分為小型、中型、及大型鸚鵡,一般而言大型鸚鵡的學語能力較佳,但都要視乎品種及訓練。過往較少港人飼養鸚鵡,大家必須先了解牠們的需要,考量自身能力,才作決定。
    1 year ago
  • 還記得上年曾經爆紅的動畫「天竺鼠車車」嗎?在動畫裏的天竺鼠造型可愛、身型像小倉鼠一樣細小,掀起一股飼養熱潮。事實上,天竺鼠不是倉鼠,不論是體型、習性、還是飼養方法都很不一樣。每種動物都有獨特的天性,各位家長在飼養前必要三思,仔細了解天竺鼠的需要及審慎評估家庭狀況,切勿因孩子一時對動畫的喜愛而衝動飼養。
    1 year ago
  • 不少人認為動物有靈性。一名台灣太太「樂媽」飼養了一隻家貓樂樂,本來關係良好,但年初起樂樂突然不願跟樂媽同床,令樂媽很疑惑。後來樂媽經朋友提醒後,發現樂樂原來在「保護主人」,令她非常感動!
    1 year ago
  • 「十蚊一隻巴西龜」是你正考慮飼養巴西龜的原因嗎?有不少家長給孩子飼養巴西龜,只因牠們體型細小,價錢便宜,加上在寵物店看到牠們生活環境簡單,誤以為只需要一個小膠盒放點兒水生活,就這樣飼養。但事實上,龜隻如同其他生命一樣隨著時間體型也會長大,而照顧牠們一點也不簡單!打算飼養巴西龜的家庭,千萬不要因為這些誤解而倉猝飼養,真正了解龜隻的習性和需要極為重要。
    1 year ago
  • 香港寸金尺土,不少有興趣飼養寵物的家庭,會因家中的空間有限而選擇嬌小可愛又討人喜歡的倉鼠來飼養。而一般受歡迎的品種是金毛鼠,因牠們身型比較大,而另外也有比較細小侏儒倉鼠及其他品種等。倉鼠是獨居及夜行的動物,喜歡挖洞和囤積食物,平均的壽命大概二至三年。但牠們也有照顧上的需要,因此若各位家長有興趣飼養,必先做好資料搜集,了解清楚牠們的習性,並承諾照顧一生一世。
    1 year ago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香港優質教育機構巡禮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