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只要做好準備工夫,適量的體能活動不但不會做成危險和傷害,反而能強壯肺部,增強體適能和免疫力,長遠來說對哮喘病情會有幫助。
不過學校老師應就幼兒的健康狀況多跟家長溝通,瞭解幼兒有否依照醫生的指示服藥或使用支氣管舒張劑。
老師也應提醒家長為孩子常備隨身的醫生處方藥物,如支氣管舒張劑,並且於體能活動期間多留意幼兒的狀況。
此外,幼兒如在進行體能...
9 year ago
-
孩子不專心吃飯,只想盡快吃完,然後去玩耍,試問又怎會專心坐定定吃飯呢? 另一個原因則是粗心大意,沒在意吃飯時食物會掉出來。 以下 3 大良方,有助改善孩子吃飯時天一半地一半的情況。 1. 要孩子自己負責清潔 吃完飯後,要孩子檢查自己的坐位,有飯菜留在位子上的話,便要自己負責清潔。一來可以給孩子一些責任,二來,對於粗心大意的孩子來說,飯後要他們...9 year ago
-
話說小編早幾日聽到幾位上一輩的對談,內容大意是無論哪個年齡的父母,對孩子都總未能學會放手。他們大概是說一位友人,放假的時候很難相約,因為每次相約,都總是推說要幫忙照顧孫子,然後,他們都大惑不解,說何解要幫忙湊孫,應該要留待子女照顧云云。 其中一人說:「子女這麼大還要幫忙照顧孫兒,其實應該放手讓他們自己學習,否則我們兩腳一伸時,子女又已經慣了靠你,到...9 year ago
-
1.上堂要留心 Miss Jan 表示,應付考試其實不需試前花太多時間死記,反而平日上堂多留心聽書,考試成績也不會太差。以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為例,他們必須學筆順,平時上堂應該望住老師所寫的每一隻字,筆劃如何開始,上至下、左至右,用心記住。 2.睇電視操中文 相信大部份小朋友都喜歡看電視,Miss Jan指平日看電視其實都可學到中文,尤其要多留意字幕...9 year ago

家長可因應孩子的口味做飯,並以蔬果入饌,烹調孩子既喜愛又健康的菜式以增加其食慾;如果食物太硬、太乾又或者太大塊,令孩子咬不開或嚥不下,因而不願意進食的話,可以嘗試把食物切碎一些或煮軟一點。
正餐時,給孩子合適的份量,並於飯前1.5小時開始停止供給小食、零食或飲料,以免影響正餐胃口。
另外,家長可以營造一個安靜愉快的進食環境和氣氛,讓幼兒專心吃飯...
9 year ago
-
雞粉的確比同等份量的食鹽含較少鈉質。不過,我們在煮食時放雞粉一般都比食鹽放得多,所以加入的鈉質也較多,但我們常忽略這點。 幼兒長期進食過多鈉質(鹽)會增加日後患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建議,2-6歲幼兒每天攝取650-900毫克的鈉質(即不足½茶匙鹽或1湯匙豉油)便可滿足其需要。 要提升食物的味道,有很多更好、更健康的方法,例...9 year ago
-
定期抽時間跟孩子傾心事是必要的,這習慣應在孩子年幼時便開始,漸漸養成習慣,以及願意開放自己的心靈跟父母溝通。要不然,當孩子愈來愈大時,有可能就不願意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心聲了。 對於年紀細的小朋友來說,爸媽多花點心思,可以令親子溝通時間變得更有趣,小朋友就會更加投入其中。 爸媽可以預備一些小工具,今次可以預備一個小小水晶球,親子分享時間開始時,大家圍...9 year ago
-
肥胖的幼兒可能由於較少做體能活動,所以耐力和靈活程度較差。解決方法是利用「循序漸進」的大原則。 爸媽可讓孩子進行適量的運動,每次運動時間由15-20分鐘起,同時可配合「幼兒體能活動金字塔」,並加以適當調整。此外,讓幼兒作中段休息。 至於一些需要負荷身體重量的體能活動,如爬攀架、跑步或跳繩等可能會太吃力,可以騎自行車、緩步跑或游泳代替。待孩子的體...9 year ago

乳糖不耐症是指人體缺乏乳糖酵素,以致難以分解牛奶中的乳糖,因而引起腹痛、腹瀉等不適徵狀,程度由輕微至嚴重不等,按患者對乳糖的不接受程度而定。
乳糖不耐症並非食物過敏的一種,所以處理方法不同。為患者安排餐食時,可避免或減少供應高乳糖食品,如牛奶。
由於奶類食品含高鈣,建議其替代品也應該是高鈣食品,如硬豆腐、低乳糖奶粉或加鈣低糖豆奶等。
摘自:衛生...
9 year ago
-
筆者就向大家介紹一個相當簡單的遊戲,材料也十分簡單,爸媽只要預備水果一籃即可。 玩法是先吩咐孩子用毛巾矇著雙眼,然後給孩子嗅一下水果,著他們說出是哪一種水果。接著爸媽跟孩子一起品嚐水果的美味。 現代爸媽很多事情都為孩子代勞,曾經聽說過有些孩子甚至不太清楚每種水果原先本來的面貌如何。 大抵他們會以為蘋果是一片片的,甚至是一杯一杯的。這個遊戲正是...9 year ago
-
但很多家長都認為打球、跑步等運動都容易導致受傷,因而長期過分保護他們,只讓他們在指定空間內走動,架設諸多限制,這只會令他們缺乏足夠體能活動。 事實上,人類的大腦系統懂得把肌肉的活動狀況記住,我們只要跌倒過一次後便會記住這情況,不會再犯,故家長可鼓勵幼兒多做運動,以增進心肺耐力和身體機能。 摘自:衛生署 圖片:網絡9 year ago
-
孩子生長的年代跟爸媽的不盡相同,如果他們有機會接觸得到爸媽童年時的玩具和舊物,必定會大感興趣。 父母不妨拿出自己的陳年舊物,可能是兒時的照片、玩具或珍藏等,跟孩子分享箇中的故事以及爸媽的一些童年往事。 過程中除了父母分享自己的童年往年之外,也不妨藉此機會問問孩子的感受和看法,只管沒壓力的輕鬆閒聊。 雖然只是看似簡簡單單的事,但透過這行動,其實已...9 year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