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節,「端」是指開端的意思, 「午」是指十二地支中屬火,陽氣致極。所以端午是指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間,此時天氣逐漸炎熱,蛇蟲蒼蠅滋生,細菌病毒易於繁殖,食欲下降,濕熱困重。因此端午節以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和皮膚病最為多見。1 month ago
-
夏天又係蚊蟲出沒季節!小朋友特別「惹蚊」,隨時被叮至皮膚紅腫。內地有媽媽分享了兒子被蚊咬的慘況,引來一班家長的討論,直指自己的子女都有相同情況。即睇4大防蚊方法,以及中醫建議的解毒食療及止癢推拿方法!1 month ago
-
小朋友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抵抗力較弱,淋雨後容易受風寒濕邪侵襲,引發傷風感冒,因此,春季養生需注重「防風祛濕、健脾扶正」的原則。作為一名中醫師,我將從中醫經典理論出發,結合養生智慧,探討如何預防小朋友淋雨後的傷風感冒,並提供一些春天強身健體的方法,以及推薦一款適合小朋友飲用的保健湯水。2 month ago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通常落在每年陽曆的四月四日或五日。《歲時百問》裡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 故謂之清明。」清明時節萬物復蘇,是兒童養生的關鍵時期,此時有哪些兒童健康的注意事項?
3 month ago
-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是春天的中分點。它正好是一年當中晝夜等長的日子,從中醫角度來看,春分是人體陰陽平衡的重要節氣,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因此人們保健養生也應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春分節氣多風、寒、濕邪,陽虛質、氣虛質、陰虛質患者在春分節氣轉化時有諸多不適症狀,尤其伴有風濕性疾病、腰腿痛、慢性呼吸系統等疾病的患者,春分養生尤其重要。3 month ago
-
許多家長在管教孩子時,可能會不自覺地使用恐嚇或威脅,例如通過威脅、瞪眼、大喊、大叫,甚至打孩子等方式,希望孩子能快速服從並改正行為。雖然這種方式看似能立即見效,但長期下來可能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讓他們在恐懼中成長情感被壓抑,甚至破壞親子關係。3 month ago
-
認真覺得,很多舊時代的「育兒經」,其實是在誤人子弟,像以下這3個,真的該被徹底淘汰: 小時候胖不是胖?錯!胖就是胖!4 month ago
-
孩子的身高是不少父母近年來頗爲關注的一環。在中醫學的角度而言,有先天和後天的因素影響著孩子身高。如結合食材及中藥材,也可成爲增高湯水,讓家長們作爲孩子的增高飲食參考。4 month ago
-
小朋友睡覺的時間,如果發出「咯吱咯吱」的怪聲響,很可能就是出現「磨牙症」,中醫又稱為「齘齒」。磨牙症指的是除正常咀嚼、說話以外,牙齒間的相互摩擦現象,夜間磨牙是小朋友成長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現象,當中大部分為暫時性的。 據美國牙科學會數據顯示,大約有38%的幼兒都有睡眠中磨牙的現象,偶爾磨牙發作,不屬病態,家長無需過度擔心。不過,如果磨牙的次數過於頻繁,甚至每...5 month ago
-
香港不少人深受濕疹及過敏症困擾,原來可能與過度清潔消毒有關。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腸道微生物菌群團隊進行大型研究,發現疫情期間出生的嬰兒過敏症發病率比疫情前出生的嬰兒增加了46%。5 month a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