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堂】成功靠天賦還是苦幹 培養成長思維是秘訣(下)

 

上文探討了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益處。Dr. Carol Dweck的研究發現,成長型思維模式顯然是可以透過教育塑造出來的。各位父母可以參考以下三點,培養子女建立成長型思維:

 

1. 讚賞努力,重視過程

稱讚孩子的天賦與能力如「你真係好叻!好聰明!」對培養成長型思維沒有幫助。反之,稱讚孩子的努力付出、堅持不懈、勇於嘗試等態度,能夠培養孩子樂於接受挑戰,視失敗的經驗為成功學習過程,讓孩子在失誤中汲取教訓,再接再厲。

2. 換個說法,改變思維

Dr. Dweck 在TED演說中提出,運用「Not yet」(尚未達到)的說法能夠改變人的思維模式。她的啟發源自於一間 高中的成績評鑑系統。在那間學校,考試不及格的孩子得到的分數不是一個意味著失敗的字詞 (如「fail」不合格),而是「not yet」(尚未達到)。「Not yet」意味著孩子已經 在學習的軌道上前進,只是還沒有到達目的地,應該繼續學習和改進。因此,如果孩子說「我學不好數學」,父母可請他在句子中加上「尚未」一詞,意味著「你只是尚未學好數學而已」。又例如若果孩子說「這個太難,我做不到」,父母也可請他在句子中加上「尚未」一詞,意味著「你只是現在還未做到,但你已經開始學習如何去做」。

3. 培養思維,永不太遲

Dr. Dweck及其他學者曾在13間高中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將學生隨機分成兩組,兩組的初始學習成績並沒有明顯差異。對照組的學生,只接受有關大腦運作知識的課程;而實驗組的學生,則同時接受了大腦運作知識及關於成長型思維模式的課程。三個月之後,實驗組的學生 的學習成績比對照組明顯高出許多。這研究顯示教育成長型思維對孩子的學習有正面的幫助,而且「有心不怕遲」。

結語

父母是培養子女的「成長型思維」的第一位「老師」。一項追蹤研究發現,根據孩子1-3歲時父母稱讚他的方式,可以預測5年之後孩子思維模式的發展狀態和面對挑戰的渴望程度。鼓勵各位父母可以從小協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培育正面的心理發展,同時提升他們的學習效能及面對挫折的抗逆力!

 


教育心理學家鄧偉茵
香港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部會員

© 香港心理學會 教育心理學部 授權轉載

本專欄的內容為會員的個人意見和見解,並不代表本會的立場。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香港優質教育機構巡禮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