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部

含有該標籤的所有文章

  • 本港疫情肆虐,不論戶外或室內的遊樂設施和幼兒中心均暫停開放,幼稚園提前放暑假。學齡前的孩子成長急速,有不少家長都擔心若子女長時間無法回校上課會影響他們的學習進度和成長,同時又為如何善用時間而費盡心思。家長可以嘗試與子女進行親子伴讀,培養閱讀習慣,並透過伴讀增進與孩子的感情。
    2 year ago
  • 疫情之下,孩子在家的時間長了,閒時或會隨手拿起畫筆塗鴉一番,有意無意透過圖畫揭示自己的內心世界。筆者偶爾也會遇上一些爸媽拿著孩子的圖畫,擔心地問類似以下的問題: 「他用黑色畫了這個,是代表甚麼呢? 他是抑鬱嗎?」。有時成年人甚至會主動「糾正」孩子,請孩子改用「正確」或「快樂」的顏色。
    2 year ago
  • 自2019冠狀病毒(COVID-19)爆發以來,其變種持續擴散,世界各地的日常生活均有不如預期的轉變,帶來的負面影響備受關注。相關的海外和香港調研結果顯示,地球人的身心社靈正在經歷和承受百年一遇的多方壓力和長期困擾。
    2 year ago
  • 心理學家面對「搞不懂」的現象時,間中透過實驗來探究。1970年代,有研究人員探討狗隻在受到電擊下的不同反應。起初,狗隻會不停找方法「求生」,嘗試逃走或找方法「停電」,但經過反覆嘗試均未能停止電擊後,牠會變得相當消極,對周遭的變化或刺激採取放棄的態度,甚至毫無反應。有關現象心理學上稱為「習得無力感(learned helplessness)」。
    2 year ago
  • 每當與家長分享如何處理子女的行為問題時,我都會鼓勵家長訂立明確的規則及獎勵方法,往往能立竿見影。家長常問一個問題:「如果子女只在有獎勵之下做好,豈不是很『市儈』?怎樣才可令他們自動自覺做好?」
    2 year ago
  • 上回提到,孩子說謊可能反映其心智解讀能力和執行功能已發展至某一個水平。那家長面對孩子說謊時應如何回應?
    2 year ago
  • 家長常因孩子說謊而感到困擾,甚至會十分擔心若不及早糾正孩子,將來孩子可能會胡作非為!近年,有關說謊的心理學研究發現,說謊在孩子身上不但很普遍,更是一項孩子良好成長發展的指標。
    2 year ago
  • 上回提到幼兒需從小藉著與父母之間溫暖的情感互動,逐漸建立信任及安全感,從而慢慢發展出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家長需要多觀察幼兒發出的情緒訊號,把握機會積極回應其情緒,並透過有效的溝通鼓勵幼兒分享感受及想法。以下將繼續講解《情緒教練五部曲》其餘的三個步驟:
    2 year ago
  • 不論是幼兒或是成年人,都會有經歷不同情緒的時候。嬰幼兒時期的寶寶一般多以哭鬧等較原始的方式表達負面情緒,需要依賴父母或照顧者的協助來穩定情緒。例如當嬰兒受驚嚎啕大哭時,父母可透過聲線、動作、語氣及說話等與嬰兒共同調節,安撫其情緒。嬰幼兒從小藉著與父母之間溫暖的情感互動,逐漸建立信任及安全感,從經驗的累積中慢慢發展自我調節的能力。 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
    2 year ago
  • 莘莘學子準備進入考試季節,相信各位父母也開始陪同子女進入「作戰」狀態。當父母知道孩子的考試表現未如理想時,不知父母會如何與孩子作回顧呢? 情境例子:孩子本身對數學不太感興趣,平時沒有花時間溫習,上次的測驗分數不合格。你的想法偏向以下哪一項? 想法一:這是因為孩子在數學方面沒有天分。>>>固定型思維 想法二:這是因為孩子沒有好好溫習。>>>成長型思維...
    2 year ago
  •   上文探討了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益處。Dr. Carol Dweck的研究發現,成長型思維模式顯然是可以透過教育塑造出來的。各位父母可以參考以下三點,培養子女建立成長型思維:   1. 讚賞努力,重視過程 稱讚孩子的天賦與能力如「你真係好叻!好聰明!」對培養成長型思維沒有幫助。反之,稱讚孩子的努力付出、堅持不懈、勇於嘗試等態度,能夠培養孩子樂於...
    2 year ago
  • 為了提升孩子的數學能力,不少家長會為孩子報讀補習班。其實,學習數學不應限於課堂,一些簡單的親子活動對孩子的數學發展亦很有幫助。 透過日常生活的活動或遊戲,孩子可以很自然地學懂一些數學知識。例如,當家長和孩子逛超級市場時,可以跟孩子討論貨品的價錢。如果孩子為幼兒,家長可以讀出價錢,然後與孩子一起比較哪件貨品比較貴。此外,家長可與孩子討論貨品的大小、形狀和...
    3 year ago
  • 筆者見到很多新手父母努力翻閱不同的育兒資訊和書本,除了想學習如何讓子女健康開心地成長,同時亦希望遠離「怪獸家長」和「直昇機家長」的行列。 想向「怪獸」和「直昇機」等標籤說掰掰,在管教孩子上當然不能事事操控、事事管制。越來越多父母開始懂得聆聽孩子的需要,按孩子的想法和意願處事。他們想做到以兒童為本,讓孩子自由發展。可是,筆者觀察到不少家長未能拿捏這種「自...
    3 year ago
  • 你選擇了一份適合自己的職業嗎? 作為父母的你,希望你的孩子怎樣選擇他們的職業? 正如我在去年十二月的專欄中提及,從小引導孩子明白和發展自己的性格、興趣、以及強弱項甚為重要。孩子對自身的了解,加上對各行各業的認識,有助他們訂立適切的目標和行動計劃,從而提升他們的內在學習動機。( 延伸閱讀: 【教育心理學堂】認識自己 職業探索 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為了...
    3 year ago
  • 對數字的理解是數學的基礎,而唱數 (即順序說出數字,如「1, 2, 3 …」) 是培養幼兒對數字的理解的其中一個方法。大部分三歲以上的幼兒都能夠唱數唱到10。 可是,能夠唱數唱到10,是否就代表幼兒清楚知道1 至10 這十個數字的意思?近年心理學的研究顯示,唱數的能力並不能夠準確反映幼兒對數字的認知和理解。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幼兒對數字的理解程...
    3 year ago
  • 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 這是一道教育心理學家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學習動機分為外在和內在動機:外在動機是受外在環境的影響而形成的,例如父母或老師就學生的表現給予獎勵和懲罰;而內在動機則為學生因個人內在需求而產生的動力。我們都希望孩子能自動自覺,發自內心地努力學習。有甚麼方法可以加強孩子的內在學習動機呢? 作為校本教育心理學家,我不時需要支援一些「已放...
    3 year ago
  • 家長常常遇到育兒的壓力和煩惱,例如子女的供書教學、處理他們行為及情緒問題。疫情下要應付不斷更改的上學安排,又要忙於購買抗疫物資等。此時,很多家長往往著眼於自己的不足,甚至自責。 最近遇到一位家長陪同女兒入學面試,認為女兒表現甚佳,自己卻失準,自嘲是「豬隊友」害了女兒一生。其實自責無法逆轉事情,反而加深負面影響。想做子女的「神隊友」?不妨試試基斯汀奈夫教...
    3 year ago
  • 不能上學,不能參加興趣班,不能去朋友家玩⋯ 「媽媽,好悶啊!」似乎是父母近來最常聽到的說話。一聽到此話,很多父母自然會提出解悶方法:「玩住Lego先?媽咪得閒先陪你玩。」「俾你玩廿分鐘iPad」…… 孩子喊悶,可以怎麼辦?其實,家長並不需要急於為他們解決,因為那可能是一個培養孩子創意的好時機!由澳洲國立大學高級講師Guihyun Park領導的研究團隊...
    3 year ago
  • 有一次,我到小學三年級課室觀課,老師吩咐全班同學拿出工作紙。擾攘一番後,有幾位慣常遺失課業的同學紛紛大叫表示他們遺失了工作紙。此時我期待著老師的回應,老師沒有動怒,冷靜的說:「又唔見咁嘥紙? 樹精靈可能會唔開心喎。」這句說話換來片刻安靜。突然,有同學大叫 「邊個係樹精靈呀?」 你猜老師的反應會是:(一)學生欠帶功課、駁嘴及擾亂班房秩序,所以給予處罰;還...
    3 year ago
  •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望子成龍也是人之常情。誰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天資聰穎,學習表現優異,但智力發展不是孩子的全部。資優兒童特別被放大其智力天賦,但其實情意發展亦同樣重要。 小麗(化名)是一名小學五年級學生,自升讀小學以來,她的學業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父母常引以為傲。可是最近小麗經常藉故缺席,讓父母及學校大傷腦筋。學校的學生輔導人員轉介小麗接受校本教育心理...
    3 year ago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親子最關注
Please Follow Parenting Headline Instagram
 親子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