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子關係】童年遭言語虐待留陰影 名插畫師長大怕搭
「點解人哋小朋友咁叻, 你咁曵。」小朋友頑皮時,不少家長都會很憤怒,忍不住責罵小朋友。表面普通不過的說話,聽在小朋友耳中,頓時變成傷害至深的說話。其實,這是一種言語的虐待,嚴重的更會影響心理健康發展。著名插畫師Mickco童年時飽受言語虐待,影響成長,他希望透過分享自己的故事,喚起大家對言語虐待的關注。
成功背後充滿傷痛
Mickco 是本港著名時裝插畫師,亦是當代藝術家,曾跟不少著名品牌合作,包括Louis Vuitton、Tiffany & Co、Valmont、Lancôme等,畫出別具風格的插畫,職場上很成功,但背後藏着傷心回憶。
Mickco父母在他3歲時離異,6歲前跟着媽媽在澳門生活。媽媽因忙於工作,未能照顧他,後來把他交給Mickco爸爸。他有時都跟身體欠佳的嫲嫲相處,有時由其他親戚照顧。12歲後,他跟隨爸爸到外地生活。

Mickco 多年來跟多國際品牌合作,創作別具風格的插畫。(香港救助兒童會供相)
言者無心 聽者有意
回憶起童年的種種,陪伴他最多的是畫筆和畫紙。他愛上繪畫,愛上藝術。「現在想起,自己來自破碎家庭,喜歡將自己的事投射在畫作中,令所有事都變得完美。」可惜,上一輩大都認為繪畫無出息。他想做一個插畫師,但親人並不贊成;又會說很多不好的說話貶低他。他還記得,小時候讀書成績不好,經常會聽到令他很難受的說話。「他們覺得我讀書唔叻,好無用,令我成長過程中,對自己有懷疑。又會將我同親戚的小朋友比較,因為他們都很叻,我就會想為何自己咁蠢。」即使他現已長大成人,但當日每字每句依然歷歷在目。
這些經歷對他來說都不是最可怕,他最怕就是聽到「困你入黑房!」

Mickco說,「 我真的很怕困在一個密室內,成長過程中我有密室恐懼症。」爸爸經常不在身邊, 加上嫲嫲曾中風, 身體甚差,他的童年感到毫無安全感, 整日都活在恐懼中。長大後他更害怕搭飛機,連坐電梯都怕。
當年成人對他講的說話,日後成長有好大的影響。「我長大後跟親人閒聊, 說起當年的事, 他們都忘記了自己講過的說話,其實言者無心。」
寄語老師家長多讚賞
他說,「好多人不是一出生就懂得做父母,需要慢慢學習,但這並非藉口可傷害小朋友。成人會不自覺把自己的情緒放在小朋友身上, 但他們都是無心的,將工作脾氣或情緒放在我身上,其實他們好疼我。 但不要以為講完無事, 對小朋友影響好大。」
他續說,「他們以為用恐嚇的話語,小朋友就會變乖。其實不是。如果不用恐嚇的方法, 改用奬賞的方式, 可能令小朋友會開心點。就如返工,你也不會想老闆日日痛罵你, 將心比己, 老闆給Bonus,員工會開心點。」
回想童年,Mickco 感慨地說,「如果當時有人跟我說, 會在我身邊支持我,可能我童年會很不同。即使你不能在小朋友身邊, 但讓他知道如有事, 你會支持他。言語上的安慰其實已經很足夠。我當年是很堅強,懂得尋求幫助,但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有些小朋友可能會因此有嚴重情緒問題。」

Mickco小時候被老師責罰,過程中聽到說話都令他在成長過程中對自己有質疑,究竟自己真的是否那麼蠢,結果留下陰影。「小朋友成積不好,有些老師會說小朋友蠢、 無用,這對他們的成長有好大的影響。盡量稱讚的說話,少批評,令小朋友身心發展較好。」
Mickco希望藉着自己的故事宣揚停止言語虐待,採用正向管教,用正面言語跟小朋友溝通,讓他們可以健康成長。香港救助兒童會舉辦的「世界兒童日:講『正』啲活動」將於11月20日在圓方舉行,大家可出一分力保護兒童。
世界兒童日:講「正」啲活動
日期:2021年11月20日(星期六)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8時(畫出我心「晴」作品展覽)、下午2-3時(講「正」啲嘉賓分享)
地點:港鐵九龍站圓方商場 (Elements)水區ZARA對出
-
要培育孩子成材,家長的教育是關鍵。現年7歲的葉蕙蕎自小已獲得本地及國際獎項逾百個,更在歐盟國家認可的「全球好學生」比賽中嬴得全球冠軍。年紀小小已成就非凡,葉太(Heiby)認為教養的關鍵在於陪伴及尊重,「要讓子女了解自己,尋找自己的興趣。家長往往是啟蒙者,最希望能讓子女體驗更多,擴闊眼界。」1 month ago
-
網絡幾乎是兒童和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這也增加他們在網上欺凌及性騷擾的風險,不但受害人的情緒、心理和生理,甚至引起自殺念頭。臨床心理學家黃蔚澄博士就教家長如何教育小朋友。2 month ago
-
母親絕對是最偉大的身分。不少女生當媽前各具個性、擁有理想職業,孩子出生後為了給予他最好的一切,毅然放棄事業當起全職媽媽,日以繼夜照顧孩子和打理家中大小事務,失去喘息的 Me time,經濟亦不再獨立。3 month ago
-
對不少人而言,媽媽的犧牲和付出成就了今天的我們。她們不論在家庭還是在職場上,都付出心力工作,每滴血汗都是為了家庭和小朋友。國際知名的攝影師Xyza Bacani曾經歷留守兒童的童年,特意在母親節分享自己在母親來港工作時的感受。3 month ago
-
為人母難,為ADHD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患者之母更難。加上發現自己也是ADHD患者,如果你是主人翁,你有何感受?Christy的仔仔於幼稚園時期被發現患上ADHD,母親陪他求診時,意外發現原來自己都患有ADHD。但為母則強,她只好「頂硬上」。3 month ago
-
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對於與11歲的仔仔和14歲長女同住大角咀百多呎劏房的阿群來說,以為有機會通關,放假可以返鄉,暫時逃離擁擠的劏房,結果一次又一次失望。確診下無支援的疫情生活,子女對學習的態度漸變消極、心理健康每況愈下,令她感嘆:疫情幾時才完結?3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