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健康】隔離禁足人都癲 提防父母情緒影響子女
疫情持續嚴峻,不少市民不幸染疫,隔離時間需14天,有部分染疫市民可居家隔離,但高風險地區居民更需要被送到竹篙灣隔離營,不少被隔離的市民心理健康相繼出現狀況,甚至於隔離營中出現自殺或暴力行為。臨床心理學家黃沛霖博士對將會隔離或隔離中的市民有以下建議:
Q1. 市民當知道需要被隔離,心理上最易產生什麼問題?會出現什麼症狀?
黃:驚訝、焦慮、憤怒、無助和暴躁都是常見的情緒狀態。市民可能會不知所措,身體方面可能出現手震或呼吸困難等,嚴重情況可能會出現行為徵狀,例如打人等。
Q2. 哪一類人群最易受到影響?
黃:本身沒有太多社交支授,或本身已有心理或情緒問題等人士,例如情緒病患者會較易出現負面情緒反應。

Q3. 如何知道親友或自己出現情緒問題?有什麼徵狀?抑鬱、創傷後壓力症狀、逃避和憤怒?
黃:可以從多方面去留意,包括:
.身體方面:呼吸和心跳加快、手震、失眠、坐立不安。思想上,腦海出現不斷重覆的擔憂;甚至出現災難化思想,覺得情況會持續,有如世界末日。
.情緒方面:暴躁、情緒低落、無顧憤怒。嚴重者可能會出現驚恐發作。
Q4. 為什麼市民害怕被隔離?
黃:面對未知情況,每個人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擔憂:
.擔心隔離的時間很長,看不見盡頭
.會否因為隔離期間反而染疫
.隔離營的生活配套及支援是否足夠
.能否習慣

Q5. 可否分享隔離前、隔離中及隔離後的心理及情緒問題或擔憂?應該如何處理或調節?
黃:調節心態:隔離將會一段頗長時間,現在疫情很壞,可能隔離的情況也不少。所以要為隔離作出實際準備,例如執定「走佬袋」;處理好有可能工作或生活上的需要。有些朋友家中有毛孩照顧,也可以及早了解相關資訊。
就算要隔離,亦都不需太擔心有未處理的事情不能辦。如果感覺不安,一定要和其他人傾談。在隔離營裏面,可以盡量利用時間,做一些自己平時沒有時間做的事情,可以建立一些嗜好,每天規律生活,準時起床睡覺、食飯。就算隔離營地方很少,可以的話應每天做一些運動、保持和家人及朋友聯絡。知道隔離的情況總會有一天完結。

Q6. 除了分大人心理健康問題外,小朋友的心理健康都需要關注,應該如何注意?若小朋友出現情緒問題,家長應如何處理自身及小朋友問題?
黃:小朋友的情緒很多時受大人影響,所以大人可以留意自己的情緒表現,如果大人常常覺得很驚慌、很擔心,小朋友亦會學了這些反應及感受。留意小朋友的情緒不安很多時是由身體徵狀展現出來的,例如身體不舒服、腸胃不適、發脾氣、睡不着、發噩夢等。家長應留意多些這些徵狀。如果小朋友情緒出現問題,家長應鼓勵他們表達出來,例如講出來、畫出來等。若子女是青少年,亦鼓勵他們和朋友抒發情緒。

-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通常落在每年陽曆的四月四日或五日。《歲時百問》裡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 故謂之清明。」清明時節萬物復蘇,是兒童養生的關鍵時期,此時有哪些兒童健康的注意事項?21 day ago
-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是春天的中分點。它正好是一年當中晝夜等長的日子,從中醫角度來看,春分是人體陰陽平衡的重要節氣,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因此人們保健養生也應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春分節氣多風、寒、濕邪,陽虛質、氣虛質、陰虛質患者在春分節氣轉化時有諸多不適症狀,尤其伴有風濕性疾病、腰腿痛、慢性呼吸系統等疾病的患者,春分養生尤其重要。1 month ago
-
許多家長在管教孩子時,可能會不自覺地使用恐嚇或威脅,例如通過威脅、瞪眼、大喊、大叫,甚至打孩子等方式,希望孩子能快速服從並改正行為。雖然這種方式看似能立即見效,但長期下來可能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讓他們在恐懼中成長情感被壓抑,甚至破壞親子關係。1 month ago
-
認真覺得,很多舊時代的「育兒經」,其實是在誤人子弟,像以下這3個,真的該被徹底淘汰: 小時候胖不是胖?錯!胖就是胖!1 month ago
-
小孩腸胃炎一直拉肚子,有人說魚肉蛋不能吃,只能吃粥?這是不對的,剩拉肚子症狀了還只能吃粥?都2025了,觀念快改一改吧!2 month ago
-
孩子的身高是不少父母近年來頗爲關注的一環。在中醫學的角度而言,有先天和後天的因素影響著孩子身高。如結合食材及中藥材,也可成爲增高湯水,讓家長們作爲孩子的增高飲食參考。2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