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學「不止」求分數】教學上花心思 望可令學生均衡發展
天主教伍華小學譚煜鴻校長就認為,最理想的教學應該是均衡發展,讓學生可以於品德、學藝各方,都得到良好教育:「雖然品德為先,但我們希望學生於社會、學校及家庭3方面都可以得到發展。」
不論將來如何 應做好眼前的一切
近年,家長對於孩子成長的教育,有著許多不同的見名,有些家長自小為孩子報讀許多學習班,望子女於成績上可「贏在起跑線」;亦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應愉快學習,認為應更著重於孩子品德與思想上的孩育,對於什麼教育,對孩子才是最好的?
(中文科老師為令小六生及早適應中學中文科,特設文言文比賽,助學生早日熟習文言文)
譚煜鴻校長則認為很難作出批評:「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都期望孩子可以成為社會棟樑,只望可讓他們做好一切準備,所學所得讓他們在將來的社會變遷中,都可以助他們面對。」
多方面教育 注重全方面發展
天主教伍華小學著重於全面發展,除了普通的課堂授課之外、亦相當重視教育安排:「教育安排上,我們重視溝通以及EQ及IQ方面的教育。」透過全方位的課外活動、全校活動安排,務求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校長對校內學生寄予厚望)
近年,校內亦開始進行改革,逐漸加強電子學習教學,例如讓學生自己帶平板電腦回校上課等。雖然科技令教學變得方便,但譚煜鴻校長依然相信,師資才是最重要的一環:「電子教學只是學習的一種方法及工具。」
校內的教學模式分別分為平日及活動模式,平日模式則恆常2文3語授課,而活動亦非常豐富!「每個活動都是一種學習,助學生走出課室、擴闊視野。」校長透露,學校的課外活動非常之多,例如音樂及校外藝術的比賽亦佔不少數。
設文言文比賽 助學生學中文
學習不一定只可以背誦及做練習的方式,換一種活動方式,可能學生所學所得會更多。正如校內中文科,之前就曾為了令小六生及早適應中學中文科,而舉辦過「文言文問答比賽」,當時成效不俗,而學生們亦因此關係變好。
(第一屆文言文比賽參賽學生邱淑冰、林慧晴、劉希樂及葉松生,對於是次比賽相當喜愛,亦因此對於一些古籍典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負責老師之一的劉曉音主任指,最初的念頭,只是想為小六學生提供升中培訓,但由於之前只有個大概的計劃,因此於搜查資料方面花了不少時間:「文言文的資料有限,因此我們這些負責老師,需要勤去上網及去書局找資料,去找活動方向。」
(為了讓學生易於學習,老師們利用假日與課餘時間研究、設計及整理活動資料。)
除了要設計活動,活動中文言文的內容老師們亦費盡心思:「我們不希望內容太深,因此以成語為主,這樣對學生亦比較好。」入門就學太深的字語,很可能讓學生有挫折感,讓他們失去興趣,反而得不嘗失。雖然要設計一個活動,既繁複又費時,但眼見效果良好,劉曉音主任就表示,相信將來將會繼續舉辦這項活動。
-
歌手陳柏宇(Jason)與妻子符曉薇(Leanne)在今年10月宣布將再做父母!Leanne分別在前年及去年流產,故一眾網民及圈中好友得悉喜訊後,亦紛紛送上祝福。Jason近日攜同女兒Abigail (下稱Abi)父女檔拍攝中銀香港的按揭產品廣告,大談置業計劃之餘,更分享了妻子的懷孕近況及育兒心得。1 month ago
-
良好的語文基礎需要長時間浸淫,中文科補習天王、凝皓教育創辦人林溢欣老師接受《親子頭條》專訪時表示,童年有空便流連圖書館,目的是嘆冷氣,手到拿來的書本和報紙令他不知不覺間愛上中文,後來更成為中文科補習名師。林溢欣老師更對推廣中文不遺餘力,接下來將會在「兒童書展2022」擔任推廣大使,鼓勵閱讀,冀小朋友多接觸正統中英文。2 month ago
-
要培育孩子成材,家長的教育是關鍵。現年7歲的葉蕙蕎自小已獲得本地及國際獎項逾百個,更在歐盟國家認可的「全球好學生」比賽中嬴得全球冠軍。年紀小小已成就非凡,葉太(Heiby)認為教養的關鍵在於陪伴及尊重,「要讓子女了解自己,尋找自己的興趣。家長往往是啟蒙者,最希望能讓子女體驗更多,擴闊眼界。」6 month ago
-
網絡幾乎是兒童和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這也增加他們在網上欺凌及性騷擾的風險,不但受害人的情緒、心理和生理,甚至引起自殺念頭。臨床心理學家黃蔚澄博士就教家長如何教育小朋友。8 month ago
-
母親絕對是最偉大的身分。不少女生當媽前各具個性、擁有理想職業,孩子出生後為了給予他最好的一切,毅然放棄事業當起全職媽媽,日以繼夜照顧孩子和打理家中大小事務,失去喘息的 Me time,經濟亦不再獨立。8 month ago
-
對不少人而言,媽媽的犧牲和付出成就了今天的我們。她們不論在家庭還是在職場上,都付出心力工作,每滴血汗都是為了家庭和小朋友。國際知名的攝影師Xyza Bacani曾經歷留守兒童的童年,特意在母親節分享自己在母親來港工作時的感受。9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