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

含有該標籤的所有文章

  • 經常有家長表示,開學仔女最易病,有醫生指開學當人與人及與物件接觸頻繁,患病風險自然增加。而最常見的是上呼吸道傳染病,即是傷風、感冒;另外手足口病、猩紅熱等,都是常見於校園爆發的傳染病。無論是哪種病,都有可能導致小朋友發燒。究竟幾多度才算是發燒?仍是不少家長感到疑惑的問題。
    6 month ago
  • 據香港政府網最新數據,目前已逾27萬確診個案。不只成人,連小朋友、孕婦都可能染疫,之前11個月大嬰兒的死亡個案更令人痛心疾首。在人人自危的環境下,剛分娩的婦女也屬感疫的高危群組,甚至在坐月子期間反覆發燒,特別難受……
    2 year ago
  • 嬰幼兒抵抗力弱,父母都不希望孩子生病。輪狀病毒是引致嬰兒腹瀉的常見病因之一,現時未有針對性的抗病毒製劑,想減低小朋友「打敗仗」的機會,不少家長在寶寶初生時期經醫生建議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兒科醫生蘇頌良醫生為家長講解輪狀病毒及預防方法。
    2 year ago
  • 日前台灣一位爸爸在facebook「爆廢公社」群組發文,指其3歲兒子因患肺炎及支氣管炎,發燒39度,但恰巧家裡用完尿片,太太又不在家,唯有帶他到嬰兒用品店。到達店子,爸爸打算麻煩店員把尿片拿出來,好讓孩子不用帶病入店。誰不知兒子生性的說:「不用,你進去買,我在外面等你。我會站在你看得到的地方。」爸爸遂叮囑:「那你不能亂跑哦。」 貼心的兒子回應:...
    5 year ago
  • 幾多度先叫發燒 原本3歲起,只要過咗37.5度就係發燒,過咗39度更係發高燒啦! 如果用耳探,各年齡嘅正常體溫範圍如下:0至2歲為36.4至38度;3至10歲為36至37.7度;11至65歲為35.8至37.6度;65歲以上則為35.7至37.5度。 耳探 由於使用耳探計量度左右耳時會有溫度嘅差異,所以在觀察體溫期間,都要認定以同一邊耳朵來探熱。每...
    5 year ago
  • 腎臟病患因蛋黃含有嘅脂肪和膽固醇會加重腎臟嘅負擔,加上腎臟病人嘅腎功能本身很弱,如果吃了的話只會加重病情,嚴重還會患上尿毒癥、腎衰竭。 發燒時特別係小朋友就要更加注意,因為人在發燒嘅時候,消化腺分泌會降低,各種消化酶嘅活力就會變弱,呢個時候如果食高蛋白嘅食物後會導致腹脹和腹瀉。 雞蛋過敏患者 過敏患者食了雞蛋後嘅癥狀有腹痛腹瀉,全身...
    6 year ago
  • 當地醫生指,該名嬰兒係因為尿道感染而出現感染性腎結石,而「元兇」就係太緊貼身體嘅尿片。而嬰兒9月中旬轉到浙江省人民醫院,院方最終決定選擇創傷最輕微、超細經皮腎鏡手術治療。手術透過雷射擊碎結石,然後被吸出體外。嬰兒手術後恢復良好,3天後出院。   結石形成結石形成有多種因素,感染性腎結石係其中一種,一般人對此所知甚少,嬰幼兒結石一般以代謝性原因為主...
    6 year ago
  • 其實發燒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徵狀。家長若懂得處理發燒的正確方法,不但可讓孩子得到合適的護理,亦可減少不必要的憂慮。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發燒的定義是,當體温升高過「正常」體温0.5℃(1℉)便是發燒,但「正常」體温往往會受不同因素,例如年齡、氣候、衣著、活動和探測方法等影響。一般而言,體温達到38℃(100.4℉)或以上...
    7 year ago
  • 不過,每次打針過後,某些小朋友或會「扭計」不適,甚至出現發燒徵狀。令新手媽媽非常緊張!其實,醫生一般都會先處方退燒藥給小朋友,但為什麼打針後會發燒呢? 兒科專科醫生張傑稱:「發燒只是疫苗刺激身體免疫系統的反應,所以不是病,而溫度一般也不會太高。」 兒科專科醫生張傑 張醫生續稱:「所以,醫生處方的退燒藥只是選擇性的。若果溫度不高,而且孩子沒有...
    7 year ago
  • 發燒即身體溫度比正常高,是差不多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必會經歷的。發燒是一種生病徵狀,亦可能是接受免疫注射後的一種反應,表示身體的免疫系統在正常地操作,以對抗外來的病菌。 何謂正常體溫? 正常的體溫並沒有一個絕對的度數。正常的體溫度數會隨著每日不同的時段、當時的活動狀況和所量度的身體部位而稍有差異;年齡及健康狀況亦會影響身體的溫度。 ...
    8 year ago
  • 每當 BB 生病,爸媽必定最憂心。這兩天,陸永的可愛大公主  Hannah  生病發高燒,令陸永和太太擔心不已。     小編在此祝福小  Hannah 早日康復之餘,也提醒各位媽咪,小朋友發燒可大可小,除了要小心料理外,如發現小朋友有任何不妥便應馬上就醫。   據兒科專科醫生容立偉表示,小朋友控制體溫較成年人差,加上容易感染疾病,故小朋友通常...
    8 year ago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親子最關注
Please Follow Parenting Headline Instagram
 親子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