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中醫師許懿清

含有該標籤的所有文章

  •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因為此時氣溫甚高,比小暑時期還要高許多,故稱之為大暑。大暑常在三伏天的中伏前後出現,大暑前後也是一些喜溫的農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鄉村田野中的蟋蟀此時最多;大暑前後也是雷暴及大驟雨最常出現之時。 暑天飲食得宜,既可益壽養生,又能是減少患病。夏季的飲食調養要以其氣候特點為基礎,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因此可選用藥粥滋補身體。 ...
    3 year ago
  • 鰻魚,學名叫鰻鱺,別名:白鱔、白鰻、河鰻、鰻鱺、青鱔、風饅、日本鰻。鰻魚是指屬於鰻鱺目分類下的物種總稱。廣東稱之為風鱔或鱔,其外形類似長條蛇形魚類,具有魚的基本特徵。鰻魚類似鮭魚(三文魚)具有洄游特性。鰻魚屬魚類,形似蛇,但無鱗,多數產於鹹淡水交界海域。 日本人的「土用の丑の日」與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非常接近,該是全年氣溫最高的一段日子。夏日炎...
    3 year ago
  • 如此酷熱天氣之下,戴口罩除了會令到皮膚不適之外,面部還有一個部位,不用被口罩「焗住」,但仍然有很多人覺得「乾乾」甚至痕癢,冷氣吹多了,這個部位的「乾感」就更明顯,這是我們的雙目。西醫有一病名稱之為乾眼症,其部份描述正正適用於這類「眼乾乾」的患者。 「乾眼症」可歸入中醫的「白澀症」範疇,一般情況下患者的眼睛組織是找不到病變的,甚至有「白睛(眼白)無紅赤」...
    3 year ago
  • 今年為防CoV-19,大家都要戴住口罩過夏天,熱「辣辣」的天氣,再加上「翳翳」焗的口罩,難受之餘,皮膚又會因此而出現各種小毛病,諸如:暗瘡、粉刺增多,過敏紅腫,出疹及痕癢等;此時,一定要強化皮膚基底層,皮膚基底層夠健康,才能有助防瘡、減粉刺,亦可降面膚泛紅及過敏。 什麼是基底層?人類皮膚的表皮是皮膚的最外層,依角化細胞角質化程度之不同,可分為五層,...
    3 year ago
  • 中醫認為,陽虛型及痰濕型體質者比較容易肥胖。這種體質者之整體代謝能力欠佳,廢物易於囤積體內,進多出少,令體型偏於肥胖臃腫。相反,一些陽熱型及乾燥型體質者,整體代謝活動活躍,無論他們進食多少,肥胖的機會都較少。 按中醫理論去減肥的法則:一處之症往往是全身經脈、氣血運行不暢的表現,當先辨證再施治,着重全身調理,而不單只強調節食及運動。 嗜吃肥膩甜之物...
    3 year ago
  • 夏日炎炎,大汗疊細汗是自然不過的事,流汗過後的皮膚表面若出現「一撻撻」的汗跡,可伴有痕癢或不癢,皮膚的天然顏色或會變淺,這時你就要留意觀察,別不以為然,以為只是小問題,這有可能是皮膚受到真菌感染而造成的俗稱汗斑的花斑癬,又名汗癬。   要預防或治療汗斑,除了做好個人衛生之外,必須從改善體質入手,例如多飲用清熱袪濕湯水、勤抹汗及日曬衣服,特別是貼身的底...
    3 year ago
  • 夏季氣溫升高、天口翳熱,本來就不是最宜滋補養身的時侯,但是剛生產的媽媽需要坐月子,坐月時期的飲食,以至產後補身的食材,一般來說都是較為性溫及熱的。再加上天氣關係,有時侯食慾會差,要怎樣才能改善胃口?吃些什麼才既補身又不上火和引起燥熱?   剛生產的媽媽們,尤其剖腹生產的,身體虛弱,脾胃功能尚未回復,此時的消化功能較弱,需時慢慢復原,不要急著進補及吃難...
    3 year ago
  • 有留意開中醫藥知訊或喜歡閱讀中醫藥有關文章的朋友,相信大概會知道什麼是三伏天灸,甚至接受過該治療也大有人在,但你了解它的作用機理嗎?   天灸療法源遠流長,屬於中醫傳統外治療法之一,它是以中醫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在天人相應的理論指導下,將藥物研成細末,用醋、酒或薑汁等調成糊狀、搓成小波子大小,直接將丸狀藥物貼敷於穴位上,通過腧穴經絡影響所屬臟腑,激發...
    3 year ago
  • 高壓臨頭,緊箍咒已套在頭上,你仍然覺得精神爽利嗎?近日胃口如何?睡眠安否?呼吸暢順嗎?疲倦了?乏力吧?那些令人厭惡的東西撲面而來,避無可避,可能你還要欣然面對,逃不了的,先要保重身體,維持體力,面對日後。   炎夏殺到,翳熱又潮濕,暑邪容易入侵身體,形成暑濕、暑熱,引致發病。這段期間的感冒患者會較為難癒,腸胃消化能力變差,容易出現沒胃口、便秘或者肚瀉...
    3 year ago
  • 本月5月20日是小滿,這個節氣到之日氣溫明顯增高,如果(貪涼臥睡)喜歡開大冷氣及風扇來睡覺,很容易引發風濕、濕性皮膚病等疾患。   小滿至下一個節氣的養生,最重要是做好「未病先防」這一點。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與外界環境也是息息相關,人們必須掌握自然規律,順應自然界變化,保持身體內環境與自然界外環境的協調,才能健康無病。   傳統上,...
    4 year ago
  • 夏天殺到,除了熱、還有濕,此時最宜吃冬瓜。冬瓜是夏日之瓜,冬瓜吃得多,你對冬瓜的認識又有幾多呢?   中醫典籍《名醫別錄》記載:「冬瓜主治小腹水脹,利小便,止渴。」冬瓜性微寒、味甘,能清熱生津,消暑除煩,養胃生津,解毒、去心火,還有化痰積、止喘咳、消痔瘡、化痘疹的作用,並能去宿醉,行尿、去水腫,所以在夏日食用最為合適。   現代研究發現,冬瓜含有...
    4 year ago
  • 忽爾就立夏,抗疫仍需努力,很多人要正常返工了,但是口罩還是要天天戴,以下介紹的兩款湯水,既可美肌減少長戴口罩對皮膚的影響,又可化濕袪熱,適合在目前天氣開始炎熱時飲用,祝各位健康美麗!   1. 美肌祛濕湯 材料:雪耳2朵,玉竹、淮山、薏米各1両,皂角刺1錢,響螺乾2両,瘦肉1斤,陳皮1小塊,蜜棗4粒,水2,800毫升,鹽少許 煮法:瘦肉汆水、切小...
    4 year ago
  • 疫症未過,大多數人仍是留家抗疫的時間較多,相信大家的廚藝最近進步了不少,煲湯養生的知識亦長了很多。近日,筆者收到一些「大忙人」讀者的詢問,有什麼簡單又快捷的方法,可以讓「大忙人」們,在家一邊仍然瘋狂工作,同時又能夠輕鬆養生?   WFH(Work From Home,在家工作)可能令你忙過在公司工作,但是總有時間喝杯茶吧?夠唔夠時間食埋個包就因人而異...
    4 year ago
  • 天氣忽爾變熱,整天戴著口罩,焗得難受,很多會覺得煩躁,天口熱,加上留家抗疫的時間長,活動少了、運動也不足,很容易出現胃口差、四肢困乏、大便溏(而不成形),氣虛的人更會因為濕邪困脾,而出現腹脹、胃氣多、大便難等問題。   很多人以為夏天應多吃瓜,加上口罩不離面,喝水會自然少了,時常覺得口乾,會喜歡大量進食西瓜、青瓜、蜜瓜等解渴又甜美的瓜類水果,這樣吃瓜...
    4 year ago
  • 在家日子多了,不便外食,煮飯仔之餘,一煲老火靚湯在當下瘟疫之時更可慰藉人心,因應天氣變化煲合時又美味有益的靚湯之外,湯水亦應根據個人體質而有不同變化,這樣飲湯對健康更有裨益。   古代的湯就是藥,後來隨著社會逐漸富裕,醫家亦明白飲食是致病的原因之一,因此有不時不食、揀飲擇食之必要,後世慢慢把湯藥演變成為日常飲用的湯水,從生活日常中維護健康,防病養生。...
    4 year ago
  • 如果想身體健康、青春常駐、活力充沛、老得慢,活得久,以下有關行經時的養生建議,很值得參考。   飲食 1. 不喝冰水、凍飲;不吃未煮熟的肉類及蔬菜;水果宜放在室溫下「回暖」後才進食;早上起床後的第一口水及第一餐,請盡量吃喝暖水及熱食。以免脾胃受寒,導致經血排出不順暢。   2. 少吃油炸及辛辣食物,不要迷信喝薑茶可以幫助行經,薑茶只能幫助改...
    4 year ago
  • 近來「回南天」的日子多,天氣潮濕,本來就是易令人生病的季節,再加上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全球,當有身體不適或類似感冒症狀時,難免令人害怕、擔心。這些日子中,人人怕去醫務所,不敢看醫生,又或者當醫生知道你有類似「武肺」症狀時,醫生也想你別來,那怎生是好?大家先來了解一些時行疾病的症狀及鑒別吧。   流感症狀 流感不等同傷風,是流行性感冒簡稱...
    4 year ago
  • 1.起床時看寶寶精神狀態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看見小孩特別疲勞,老是睡不醒,精神欠佳,不夠平時活躍,不想玩,人也懶得動彈,這樣子肯定是濕重了。體內濕氣太重,人很容易就會昏昏欲睡,也容易腸胃不適、胃口不佳,固有的皮膚病及呼吸系統疾病,如濕疹、鼻敏感、哮喘等容易復發。 2.看舌苔顏色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 」,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個...
    4 year ago
  • 要強身健體,必須先作內在調理。面對「疫」境,任何養生食療都必須配合體質特性,以及大自然的規律進行,方是最佳法則。   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是顛撲不滅之真理,在瘟疫蔓延時,更加應該信守此一健康之道。無人能說,自己到底會否染疫,但你肯定可以為自己的健康做得更多、更好。   中醫不是怪力亂神之說,中醫強身健體是有其理論根據及法則,正當春季,所以春日的養...
    4 year ago
  • 內地近月熱傳「雙黃連口服液」可治療武漢肺炎,很多專家都說它不是治疫症的靈丹妙藥,它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中醫使用它來治病時,很少以丹方獨味作處方,當先辨別證候,再行處方。     雙黃連口服液是內地一種中成藥,以金銀花、黃芩、連翹三味中藥組成,具有疏風解表、清熱解毒之功效,臨床上多用於外感風熱所引致的感冒,症狀常是見發熱、咳嗽、咽喉痛。中醫認為這三味中...
    4 year ago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親子最關注
Please Follow Parenting Headline Instagram
 親子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