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中醫師許懿清

含有該標籤的所有文章

  •   踏入2021年後,久違了的寒冬戀棧不去,你有吃飯嗎?《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即是叫人少食生冷之品,但也不宜多吃燥熱之物;在氣溫低、寒冷凡日子,應適當地食多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食物。   吃飯可以保暖,不是說笑,是有根據的,尤其是早餐吃米飯,對冬日養生非常有益,特別係素來陽虛、極之怕凍,體弱易病者,最好以米飯作為早餐,...
    3 year ago
  • 近日天氣轉涼及乾燥,除了皮膚需要周全的保濕及滋潤之外,人的咽嚨都好需要濕潤。咽乾喉涸,會令人易於生病,就算唔病,但是一直乾涸的喉嚨,會令人好唔舒服,甚至想咳。   大家都知道,現在瘟疫蔓延時,你一咳,身邊的人都「怕咗你」你,咁樣好尷尬嘛。唔想尷尬,你需要保護好咽喉,要喉嚨舒服,就要解渴生津,口腔內常有足夠嘅口水滋潤著,是抗菌的重要因素,另外,咽喉不常...
    3 year ago
  • 一覺醒來,腳一落地,即時大叫:「哎呀!」腳跟痛得要命,站不住、行不得,抱膝揉腳,抱怨腳踭痛或腳底疼痛,這是患上足底筋膜炎的常見情況。足底筋膜炎是常見的下肢痛症,較常出現在女性、肥胖者、運動員及老年人身上。   小心錯誤步姿飲食 人站立及行走時兩側腳跟骨承受着人體重量的65%,每天的走路、跑跳都會着力於腳跟骨與筋膜交界處,又稱為接骨點,會因為走路姿態...
    3 year ago
  • 手腳冰冷是由於身體氣血循環受阻而引致,令血氣不能運送到手腳末端,從而引致手腳冰冷。中醫辯證中的陽虛、腎虛、氣虛、血虛、脾虛氣是手腳冰冷的主要證型。另外,痰濕、氣滯血瘀亦是導致手腳冰冷的因素。中醫認為手腳冰冷成因不單與血液循環差有關,所以從中醫角度去醫治手腳冰冷是必須辨證的。   濕重、體寒、氣滯、血瘀、痰濕、血虛、陽虛、氣虛者較有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手...
    3 year ago
  • 蟹與梨都是秋日當造食物,梨天是秋天水果,秋日宜多吃梨作養生之果。不過,當你要吃蟹時則不要吃梨,特別是大閘蟹,因為兩者皆為寒涼食物,同吃會礙脾胃不利消化。   梨味甘,微酸,性寒。陶弘景《名醫別錄》云:「梨性冷利,多食損人,故俗謂之快果。」由於梨性寒,大閘蟹亦寒,二者同食,甚傷脾胃。   蟹與花生皆是高膽固醇的食物,花生性味甘平,脂肪含量高達4...
    3 year ago
  • 今年即使天氣沒有轉冷,但冬季流行的傷風、感冒及流感卻已殺到,11月尾後一般都是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流行季節,加上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病毒襲擊,一旦被病毒感染,後果可以很嚴重,亦有較大機會引起肺炎等併發症,絕不能掉以輕心。相信港人經過差不多一年的抗疫生活已經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萬一不幸染上流感、感冒病毒,中醫也有不少防治的方法,大家不妨參考以迎戰感冒高發期。  ...
    3 year ago
  • 支氣管炎是由病毒或細菌等引致的常見呼吸道感染,高發期通常在秋冬至春季之間。   孩子最初可能會出現發燒、流水或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症狀,但咳嗽情況比起傷風、感冒來得嚴重些。其他症狀包括:呼吸快速、淺短,更易煩躁、發脾氣,或愈發疲累,胃口差,食量少,睡眠不安穩等。病初多是乾咳、咳較弱;數天後,可能咳出大量痰液,咳聲較響。這是孩子病情好轉的跡象,說明...
    3 year ago
  • 俗話話「藥補不如食補」。食療在冬季養生中尤其重要,冬日的飲食養生,中醫認為宜少食過鹹,稍多吃苦味的食物,原因是冬季為腎經當旺,而鹹味歸腎,苦味歸心,根據五行理論,鹹勝苦,腎水克心火;若吃多了鹹,就會使本來在冬日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   另外,冬季宜多飲暖水,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食物...
    3 year ago
  • 中醫認為「腎主納氣」,若腎氣虧虛便不能攝納肺氣,會令人易於或感到氣促、氣短(唔夠氣)、呼多吸少,鼻敏感等問題。因此,每當氣候轉變或個人狀況差時,例如疲勞過度、唔夠瞓、瞓得差時,鼻敏感會「返發」或其鼻敏感症狀會變得嚴重。腎儲存氣,只有肺、腎功能相互協調,才能維持氣道通暢。若腎氣虧虛,肺氣不足,鼻黏膜的血管鬆弛擴張,原本已腫脹的鼻甲增大,令鼻涕量增多,因此鼻...
    3 year ago
  • 乾燥的秋季已經來到,天氣異常乾燥,加上疫症不退,消毒雙手就是每日必須重覆做的事,勤洗手,以及頻繁使用酒精搓手液、抗菌產品和消毒用品,導致雙手皮膚敏感,或患俗稱「主婦手」的人更困擾。   本來很脆弱的皮膚,因長期濕水、接觸刺激物質如:梘液、肥皂、搓手液、消毒水、濕紙巾、洗潔精、含有化刺激物質較多的護手霜等,可以令到皮膚出現乾、紅、痕癢、脫皮、紅腫,以及...
    3 year ago
  • 根據中醫理論,廿四節氣中的每一個節氣都有不同的養生重點,寒露已過,熱與涼交替出現,有時涼些,有時又突然較為熱,兼夾大自然的一些特殊現象,如昨日的颱風,大家是否覺得本來上周已經較為涼快?很多人在晚上已經不用開冷氣了,但是在過去的周日(11/10)晚上又突然「復熱」,很多人不開冷氣就睡得不好,周一(12/10)全日又乾又熱,在市區一點風也沒有,很多會覺得難受...
    3 year ago
  • 坊間有一頗為流行的說法,通過觀察指甲的狀況就可了解個人的健康,特別是指甲月牙最能反映身體內部問題。中醫是否有此一說法?   確有一些醫古籍記載有關指甲與身體健康的關係之學說,中醫學理論中素來認為甲為筋之餘,多為反映肝膽之健康或其疾病狀況,觀甲診病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中醫全息論認為,人體的每一個局部都可以反映人的整體。甲診同目診、耳診、舌診一樣,根據指...
    3 year ago
  • 全民戴口罩,除了自我保護防新冠病毒之外,也一併預防了很多呼吸道傳染病,大半年來的流感、傷風、咳嗽患者相對之下少了很多;不過,入秋後,卻多了小孩子來醫治咳嗽。最常見的是經常因為喉嚨痕癢所致的咳嗽,而且多數病者都有夜睡不安寧,原因何在呢?   秋分已過,天氣日益乾燥,中醫認為肺最怕燥,燥邪當旺之下,更加容易令本來就是肺常不足,稚陰、稚陽之體的兒童更易出現...
    3 year ago
  • 入秋後掉髮增多,頭皮狀況出現變化,都是常見的季節性問題,這是身體正在作出各項以適應季節變化的調適所致,順利的話數星期後掉髮自然會減少,而頭皮狀況隨著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後,也會趨於穩定。 中醫從來都認為秋冬季是為身體進補的好時機,若想頭髮壯健、亮麗又濃密,以下介紹的尋常食物,均是對頭髮及頭皮健康極有裨益的。   1. 黑豆 黑豆為豆科植物大豆Glyc...
    3 year ago
  • 女性生產後,由產褥期護理到坐月補身方面,也因資訊眾多,眾說紛紜,令到媽媽們十分困擾;也有媽媽在餔乳期怕得要命,誤會在授乳期間不能吃中藥,即使生病、咳嗽得很厲害也不敢求醫服藥治療。以上種種情況,筆者覺得是有必要以中醫的角度去為大家作闡釋及澄清的。 最近有一位新手媽媽因為在產房「冷親」,受寒感冒, 一直不肯吃任何藥物治療疾病,因為害怕藥物會通過母乳而影響B...
    3 year ago
  • 處暑節氣過後,即使沒有一絲秋涼的感覺,但空氣中的濕度已經降低了,燥邪開始增加,你會感到皮膚變得乾燥,口渴感增加,鼻孔相對易乾癢及乾性分泌物會增多。 因此,在飲食應以預防燥熱為主,減少進食煎炸、易上火的食物,應以甘寒食物為主,多喝滋潤湯水、多吃清潤的蔬果,例如:西洋菜、雪耳、雪梨、百合、蘿蔔、粟米、杏仁、杏仁、無花果、蜜棗、羅漢果、芝麻、沙蔘、玉竹、石斛...
    3 year ago
  • 香蕉是極為常見的生果,美味、便宜,營養價值高,最近收到讀者查詢,究竟中醫如何看香蕉?香蕉是所謂的正氣生果嗎? 現代多見的香蕉,古稱甘蕉。中醫學認為香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潤腸、解毒的功效。可治療熱病煩渴、便秘、痔血等疾。蕉肉質軟糯,香甜可口,又能飽肚療饑。傳說,佛教始祖釋迦牟尼由於吃了香蕉而獲得了智慧,香蕉因而被譽為「智慧之果」。 香蕉的營養非...
    3 year ago
  • 理論上立秋之後就是秋季了,不過,香港所處之地理環境,即使在立秋之後,氣溫仍然是非常高的,一點涼意也沒有。現在人人忙於避疫、抗疫,肺臟強壯,人體對外界病邪的抵抗力就自然強勁,中醫理論:「肺氣足,表則固」,意思是人體肺臟的功能好,人體表面那一層起著保護作用的無形之氣---衛氣就能鞏固,人之表堅固,就如外城牆堅固一樣,不容易被外敵即致病源入侵,人就不那麼容易生...
    3 year ago
  • 玫瑰痤瘡的成因主要是因為面部微絲血管過度活躍、增生、擴張,當皮膚受熱時令血管浮現,甚至長出像暗瘡般的瘡粒,嚴重的患者更會同時出現含有膿頭的痤瘡。好發部位包括臉頰、下巴、鼻頭及鼻翼兩側,病發嚴重時,有些患者更會在眼部出現問題。患者皮膚均很易受刺激、易紅難退,易腫難消,發病部位多會痕癢且自覺灼熱;皮膚會出現增生現象,處理不當的患者,其皮膚表面更有可能變得像「...
    3 year ago
  • 連月的酷熱天氣,即使大家多是留家抗疫,就是對於大汗腺特別發達的人來說,即使不外出,只要不開冷氣,汗液就會旺盛分泌,有些人很容易出現汗臭,尤其是腋下的氣味特別臭及濃烈。醫學上認為汗臭多與遺傳有關,其他因素包括:內分泌失常、個人體質、壓力情緒、個人衛生、起居飲食等,也是汗臭的發作誘因。症狀較輕者僅在出汗時腋下才會出現異味,嚴重者即使是在不出汗時,別人也可嗅到...
    3 year ago
田叔叔英語閱讀計劃2023-24
 親子最關注
 親子最關注
Please Follow Parenting Headline Instagram
 親子最關注